2013艾菲大中华区终审完美落幕
来源() 作者() 阅读() 时间(2013/10/8 13:48:07)
随着大中华区艾菲奖影响力的不断攀升,本届案例广涉大陆、港、澳、台地区,所有参赛案例均是2012年8月16日—2013年8月15日期间,在大中华区实施并投放过的营销传播运动(包括商业、服务和公益广告活动),并要求在此期间,案例已取得一定的成就,拥有可量化的实际效果。较去年相比,今年参赛的单位相比增长了20%,已投报案例数增加了15.50%。参赛单位几乎涵盖了大中华区所有最具实力的品牌主、媒体、营销传播机构。其中,新增参赛公司77家、注册品牌403个,参赛广告主388家。经过网络评审、监审,共有200多件案例得以幸运地通过层层递进、逻辑严密的艾菲奖评选流程,最终成功入围。
而正是这科学严谨的评选规则和流程,为艾菲奖项的诞生创造了公正权威的机制。据记者采访获悉,所有入围案例分别分配到4个评审室,规定每天评选固定数量的案例,以确保评委有足够的精力详细阅读案例给予客观分值。同时,艾菲奖的公正权威性也体现在回避原则(如某个参赛案例来自评委所工作或服务的公司,或是直接竞争品牌的参赛案例,评委将回避该案例的评审,不参与打分与讨论),以及每个评委都有取消案例参赛资格(如您认为该案例违反参赛规则:请在评分表页面勾选“取消参赛资格”,并注明原因。完成以上步骤后,请您继续为该案例评分)。就评分系统而言,专家评委们评分时主要考量以下内容:1. 策略传播挑战、目标及创意的难度;2. 创意、策略及结果与挑战之间的关联度;3. 受众选择及选择理由与挑战之间的关联度;4. 策略传播挑战中创意及策略的创新度。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此次评审会最大的创新点在全场大奖产生环节。大中华区艾菲奖在国际艾菲奖的基础上,创新和引入了答辩机制,即每个评审组在所有获得金奖的作品中,选出一个可以角逐全场大奖的作品,每个评审组派出代表进行现场陈述,评审可以质疑、发问、论辩。在此之后,评审团所有成员进行投票,获得2/3的票数才有资格成为全场大奖。毫无疑问,该环节成为整个中国艾菲评审最刺激的环节,在这个环节可以看到业界大佬的相互PK,而大家的核心目标,都是围绕如何真正评出一个真正说服大家说服行业的,有标杆作用,符合艾菲实效理念的大奖。
作者:佚名 源自:中国广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