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永锵:视频进入移动社群时代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8/14 10:33:10)
事到如今,腾讯的各条事业群已经逐渐习惯了QQ和微信两大产品之间的微妙关系,这种看似具有激励性质却实际上经常能够触发尴尬的内部竞争,更像是一个双方都谨小慎微不愿轻易揭开的薛定谔之箱。
比如几乎就在同一档期,微信在广东策办答谢活动,QQ于北京举办社群大会,不少媒体接到两份邀约,不得不作出艰难的选择,并且诧异这种心照不宣却又实属偶然的无意撞车。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日里,QQ对于微信的头条效应始终有些耿耿于怀,曾有员工私下抱怨,称QQ的产品迭代与功能升级很难产生话题性,与微信稍有变化即可引起业内热议,不啻天渊。
QQ未尝无法理解微信光环的原因——微信囊括了互联网行业最具话语权的那拨用户,拥有足够的接触敏感——只是,QQ的产品及团队也急于建立匹配自身成长的江湖地位,就像乔丹第一次退役的那个赛季,一向性情温和的皮蓬也会因为禅师不让他担任那场关键季后赛的最后投手而闹脾气退赛。
于是就有了SNG老大汤道生昨日现身卡位“社群”生态的蓄势之为。
“社群”一词最早源自美国政治哲学,其诞生环境则受“Suburb(市郊)”的生活方式影响。二战之后,美国中产兴起,清晨驾车前往城市工作,傍晚原路返回郊区休憩,人们的社会分工不再像是工人和农民那样清晰明确,社会组织从解构到重塑,导致社群主义的冉冉升起,最典型的,莫过于麦金太尔的“小共同体”主张。
社群主义毫无疑问是鉴定的保守立场,麦金太尔认为它不仅是实践共同体,同时也应是价值共同体,比如亚里士多德时代的城邦、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公社以及罗纳德·里根时代的俱乐部和教会。简而言之,社群主义多数时候站在自由主义的对立面,它强调个体的身份认同,同时具备强烈的道德色彩。
美国学者曼纽尔·卡斯特在2000年出版的著作《网络社会的崛起》首次提出网络社群的现象与规律,如同拓展航路对于自由贸易的利好,互联网降低用户之间的连接成本,让曼纽尔·卡斯特意识到新一轮的重构即将开始。
只是,在缺乏商业介入的情况下,社群概念长期以来遭遇冷落,直到移动终端成为人体器官的外延、让互联网成为无法断线的社交模组之后,它的经济效益才得以显现,以致鸡犬升天。
尤其是在个体观念淡薄的中国互联网,多数用户并不反对给自己贴标签,罗辑思维、小米手机、百度贴吧等,均为社群变现的受益者。
按照汤道生的意思,腾讯正在适应微信与QQ划江而治的现状,后者亦愿意专注耕耘年轻用户市场,并以最为古老的社群产品——QQ群——为某种解释权,做一些微信很难放低身段涉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