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生态:微信吞不下四大门户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9/6 13:31:30)
微信如何消化整个移动阅读需求,这是个大命题。
每日2亿次好友分享和1.8亿次朋友圈分享,微信已事实上成为新闻和原创内容的最主要传播途径。
那么问题来了,微信未来是像当初QQ一样甘于只作渠道,还是希望向上游延伸,成为内容原发端,外界都想知道。
如今,腾讯终于给了我们答案。
上周,微信公众平台公布订阅号原创系统的详细规则;同时,微信阅读App正式上线,有没有一级入口,目前仍捂住不说。
再算上早就上线的评论系统、打赏系统、订阅号广告等等,微信已构建了一套看着像回事的内容生产和传播体系。
凭借微信平台的巨大流量,微信“去中心化”概念下已经诞生了自媒体人和微商两个新职业,多个自由记者或者微信作家什么的也挺好。
只是,当微信整套内容体系上线时,我们终将发现,微信再大,却装不下四大门户。原因嘛,也简单:
1.资讯和阅读,是与社交、通讯同等量级的需求。
在CNNIC还挺有看头的报告中,网络新闻、博客(空间)、网络文学分别是中国互联网的第二、第五、第十大需求,移动端则少了博客。
这差不多反映了整个阅读资讯需求的体量:一点都不比微信小。
在好久前,关于微信与电商有个特别傻的比喻,说微信是高频超大体量需求,电商是低频——体量也很大但没微信大——的需求,所以是三维打二维,降维攻击你懂嘛!
好了,资讯和阅读也是超高频、超大用户需求、高用户粘性的需求,PC端无敌的QQ推了12年腾讯网才有四大门户格局,微信也变不了天。
2.腾讯内部掣肘过多,所谓“去中心化”理念犹如遥远的梦。
微信做内容,其实有个地方挺动人,就是去中心化理念确实有点意思。
渠道直接连通内容生产者和内容消费者,内容的集散平台,比如四大门户、今日头条什么的,自然就都危险了。
但内容去中心化,其遭遇的第一个问题就在来自于腾讯内部。
比如说,这次上线的“微信读书”,由微信和腾讯托管给吴文辉的阅文集团联合弄的,前者主要是提供技术支持,后者负责提供内容。
阅文集团显然对此很开心,对放弃自营渠道的吴团队来说,渠道再多也是好消息。
但问题是利用自建App,而非使用订阅号,完全不符合微信的去中心化理念。要知道,微信订阅号是天然契合网络文学的,作者每日更新、用户循环访问、微信支付付费阅读、打赏就是月票。尼玛天作之合啊。
但微信不能做,如将作者向公众号迁移,那么,估值数十亿美元的阅文怎马办?失去内容聚集价值的阅文,犹如失去城防的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