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兵报道看网媒的进化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9/11 10:18:10)
调查数据显示,9月3日当天,全国共有4.89亿电视观众收看电视直播,多屏直播收视率达到25.79%,这一数据可以和春晚媲美。在官媒央视的电视直播之外,通过网络媒体(以下简称网媒)收看阅兵等重大报道也是大家早已养成的习惯,因为网媒相对电视展现形式更丰富,除必不可少的视频直播外,图片、消息以及周边信息等内容更容易在网媒上沉淀,同时也方便网友随时查看。
网媒范围很广,在已经式微的PC端之外,新闻资讯客户端、微博、微信等三大平台是普罗大众接触新闻资讯的最重要途径,笔者也想从三大平台在阅兵报道中的表现简析下网媒当前的格局。
热闹依旧的微博和直播好伴侣微信
在微信横空出世后,关于微博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人人网的争议一直在。人人网的谢幕有很多值得惋惜的地方,其中的教训相信微博也一直在警觉。
作为广场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微博在热点信息传播上占尽优势,过去三年发生的每一起重大事件,微博都是主角之一,明星婚变、绯闻,马航事故,优衣库试衣间事件等等,在每一次热点事件发生时,微博都在刷存在感。
这一次阅兵报道,微博用数据证明,微博没有死,其存在还有很多价值。公开信息显示,9月3日当天微博热门话题榜上,前10名里有9个和阅兵相关,其中6个阅读量过亿。(见上图)从覆盖面上看,6个阅读量过亿的话题,累计阅读量超过25亿,相当于覆盖25亿人次。这个数据相对微博9300万日活跃用户来说很惊人。
从单条微博上看,央视新闻官微一条向老兵致敬的微博,发布8小时后被转发30多万次,点赞10万多次。人民日报官微一条号召网友为阅兵点赞的微博,8小时内转发量也超过10万次,点赞6万多次。微博副总裁曹增辉也透露,当天微博点赞量创下历史新高,这也从侧面说明众多网友是在微博上刷阅兵相关信息。
微博用天文数字证明其在重大报道上优势仍在,特别是在互动参与性强的热点报道上,微博相对其它网媒优势明显,这个优势也是大家仍然保留登陆微博习惯的理由之一。
与微博相比,微信在阅兵期间,依旧扮演着人际传播的重要角色。在阅兵当天以及前后,朋友圈不时会刷出阅兵相关的内容,不过由于朋友圈承载地更多是好友间私密讨论的功能,而不是分发内容本身,因此它更多的承担的是转播“伴侣”的角色。想要系统、全方位地从微信朋友圈里获取信息,显然并不现实。
致力于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微信在内容领域的发力由来已久,推出已经四年的微信公众平台早已成为国内最重要的原生内容产地之一,但是去中心化让微信在重大报道上缺位,单纯依赖众包方式很难将一个重大事件立体呈现在网友面前,无论是微信公众号还是朋友圈,都很难还原事件现场。根据笔者观察,在阅兵当天,笔者所订阅的几十个微信公众号当中,只有百度新闻推送了有关阅兵的信息。(见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