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被质疑 网络媒体是否需要反思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12/4 11:18:53)
昨天有一个消息在各个生活信息类微信微博账号上传播:12306购票需要开通手机验证的提醒,2015年12月3日前不验证,之后将无法在12306平台购票,还需持身份证到火车站进行验证才可购票。
铁路方面给出回应称,近期确实开启了手机双向验证程序。双向验证完成后再也不用担心购票时不记得用户名,而可以直接用手机号登录。对于12月3日的截止时间的说法,中国铁路总公司官方微博对此消息发布权威解释:12月3日并不是截止日期,12306网站随时受理旅客的手机核验业务。
消息是真的,验证也是真的,但仍旧有很多人对此保持怀疑的态度。一定要在朋友圈或者微信上互相询问一下:哎,你去12306验证了吗?不知道是真的假的…… 选择对这个消息视而不见的人还不在少数,本来是一件利民便捷保障账户安全的事情,又险些被扣上了“谣言”的消息。这是什么原因?
询问后得到几个答案:一是不少人看到是12306购票网站相关内容,加上过去经常出现购票掉进钓鱼网站的坑,所以第一反应认为是网络骗局,选择了忽视;二是由于消息来源多但多数是属于非官方正式通知,比如并未收到短信通知等等,所以看到消息出来的第一反应大多是不确信。小编对这样的看法表示既无奈也很认同,一直到昨天深夜还有人在微信群里互相问验证究竟是不是真的。
其实通过这件事也间接的体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现在的网络受众对于网络消息的警惕性和选择性更高了,不再是互联网尤其是微博出现之后期间对所有来源的新闻都接受的方式。从社交媒体到自媒体的出现,都改变了新闻的传播方式,人们不像过去一样仅仅依靠传统媒体带来的资讯和消息,而是更多的主动去寻找新闻,去求证消息真实性。
目前大多数人对于网络媒体的认同感还是停留在部分“官媒”和门户网站上,垂直行业性的网络媒体还未获得受众的信任,所报道和发布的新闻对于受众来说,可信性并不是那么的高。细想其原因,其实也是多重方面的,首先网络媒体的大肆兴起,从网站到个人平台,每天推出更新的文章量大,内容丰富,甄别困难,不确定信息多,而其中也不缺乏带有强烈的舆论导向和个人主观色彩的文章,这些不那么客观公正的报道和消息很容易影响受众对新闻的判断。其次,媒体的门槛降低,除去原有的“四大门户”之外,仅有小部分的网络媒体获得认可,甚至还有部分不法小网站、网络公司因利益驱使,弊端丛生,扰乱了网络媒体行业的秩序,加之个人自媒体平台的疯狂运行,自我发声也可以成为新闻报道,很容易出现同一事件,前天还是“传闻”,昨天是“据内部人士爆料”,到今天就成了“澄清”的情况,对待新闻的准确性把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