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披露自媒体收入传递三大信号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12/11 10:45:05)
最近上线的微博橱窗,也是让自媒体通过在专业领域内的影响力变现。电商自媒体龚文祥在微博发售其新书,就获得不错的销量。新浪旅游和阿里旅行上个月也启动合作,引导旅游自媒体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产品。
归根结底,自媒体商业化还是要建立在基于优质内容形成的社交关系的基础上。今年前9个月自媒体在微博上的收入达到1.7亿,其中不乏月收入数十万的作者。从粉丝那里直接获得收入,对自媒体而言才是可持续的商业化方式,毕竟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粉丝经济。
信号三:微博成为移动端重要的信息消费平台
还是回到最开始的那句话——在商言商。微博对自媒体的扶持,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提升平台的活跃度。从财报发布的数据来看,9月自媒体的发博量比去年12月提升64%、阅读量超过百万的作者数量上升39%,这都表明微博已经成为移动端最重要的信息消费平台。
之所以不是“最大”,毕竟微博的用户规模和微信、百度还有差距,三者的自媒体规模、文章数量上也很难进行比较。不过微博的“重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整个社会信息消费的速度变快。在这种情况下,无论门户网站还是移动新闻客户端,其实都难以给用户提供与此匹配的信息供应能力。自媒体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内容生产问题,微博独有的实时性和裂变式传播的特点,则解决了传播的问题。
其次,微博的开放性使信息质量更有保证。相对于微信,微博上的信息更实时、更透明,从去年马航飞机失联事件的信息传播开始,微博的信息自净能力已经基本得到认可。在充满噪音的社交网络时代,这更加宝贵。
总结一下:自媒体是社交网站垂直化的基础,而优质内容永远都是稀缺资源。对自媒体而言,微博、微信、百度和其他平台各有特点,很难做出绝对的优劣判断。但显然微博和自媒体的利益关系更密切,这或许会让自媒体在微博上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