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植入式广告传播快速的发展节奏,给媒体、广告公司和品牌客户并未提供足够的适应空间。目前,还有很多媒体、广告公司和品牌客户对于植入式广告传播还一知半解。这种需求脱节严重的情况,其实是不利于植入式广告传播的优化升级的。
要改善这种局面,需要对植入式广告进行分类应用,在传播手段上去净化植入式传播的氛围和环境。
植入式广告传播基本上分为冠名、特约(或叫合作伙伴)、互动合作以及指定合作等主要形式。
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对于这些分类的植入形式还不清楚,尤其是涉及到基础权益意外的现场权益和衍生权益,很多客户、媒体、代理公司都是处于盲目的需求态度,过度模糊地放大需求,导致内容植入环境非常混乱,最终使节目效果大打折扣,客户权益表现效果非常一般,得不偿失。
其实,明确各种植入形式的角色扮演,可以让植入式广告传播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让各种不同需求的客户都能达到其较为理想的效果,且利于节目品质的保障。
植入广告领袖——冠名植入
冠名植入在植入合作中,应该扮演广告领袖的位置。冠名植入的好坏,直接决定这个节目整体的品质效果和其它植入形式的整体走势。
冠名植入合作形式,必须得保证其在风格上能够和节目本身的融合性。因为其权益在内容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如果冠名植入的内容和节目本身做得格格不入的话,会使得节目本身的商业性过于浓烈,节目和冠名植入品牌的调性很难融为一体,最终导致节目和品牌两者都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另外,冠名植入也要控制其在权益量上的表现,既要保证其冠名的主导权益地位,又不能使自身在节目中一家独大,削弱其它植入形式的效果。毕竟,只有均衡匹配广告资源,节目才会良性发展。
所以说,冠名植入的领袖地位,第一要有绝对的专业性,第二也要有统揽全局的格局和魄力。
植入核心配角——特约植入
特约植入,在一些媒体也叫合作伙伴。特约植入一般是2-3个品牌,它们在权益上要稍逊于冠名植入。但是其植入表现的优劣,对于节目本身的影响也很大。
虽说它的影响力没有冠名植入那么明显,但有些时侯,真的会出现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局面。所以,特约植入形式,应做好冠名植入的配角,通过完美的细节完善,去丰富节目的品质。
像《中国好声音》百雀羚的特约植入角色,既不影响冠名品牌的整体权益表现,几乎无什么相冲性,又能够在细节方面把自身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该节目增添了不少广告色彩。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