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据维度缺失的状态下,谈论精准营销没有太大意义,这也是用户常收到与自己购买力不匹配广告的主要原因。
在广告投放过程中,广告客户和投放平台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相配合。广告平台如果太高调,消费者的注意力多在平台上,反而会降低对广告客户的关注。如每年央视广告竞拍大会,虽然有著名主持人参与,但始终以“捧”客户为主要工作,鲜有喧宾夺主的情况发生。
而微信则不同,它不仅是一个广告平台,更是一家明星互联网公司,一举一动都被外界过分关注,广告客户所希望的“注意力”也在被消解。事实上,微信已经意识到此问题,并以各种手段来绑定用户,使广告不再局限在朋友圈信息流中。
今年春节,微信与央视春晚合作推出的“抢红包”活动,实际上就是各参与企业的一次营销。但事与愿违的是,大家都在关注微信在红包方面的成绩,其背后的广告客户几乎“失声”。
虽然笔者对朋友圈广告多有质疑,但仍然认为在如今“注意力经济”之下,微信推广朋友圈广告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由于微信自身有诸多局限,广告效果大打折扣,相当一部分广告客户对微信广告不再感兴趣。今年春晚,微信失掉与央视的合作机会就是这些问题累积所造成的。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