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看文章开头,你一定会纳闷:地产公司好好卖你的房子就是了,为何不惜动用真金白银打“公益广告”为传统商业叫屈?接着往下看,茅塞顿开,原来这家地产 公司在上海南京西路上的项目烂尾了23年,黄金商业地段叫好不叫座,于是“代表全球的商业街和线下购物商场发起抵制网购的宣言”,责怪“蓬勃发展的网购让 线下商场失去了经营机会”。看似为商家和消费者代言的“公益广告”,包藏的是却是推销商铺的狭隘私心。
售假之恨,每个人都有切肤之痛。 但是假货之虞,对于线上线下并无太多干系,不然也成就不了王海们线下打假的骄人业绩。客观来说,无法触手可及的网购方式,为假货鱼目混珠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是,法治的跟进,填补了网购的诚信缺陷,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非现场购物“后悔权”,冲动网购后不满意可在7天内退货。这样的条款甚至 比现场购物的约束更为严苛。
以“充斥假货,低质低价”作为否定网购的台词,显然已不够新鲜,我们不知道这家地产公司“代表全球的商业街 和线下购物商场”,是否获得了授权,但对于传统商业模式境遇的反思,比这则“公益广告”本身更有意义。网上有个段子说,鸡状告鸭子抢了水面。如果传统商业学不会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游泳,那么关于抢占水面的诉状,只能平添笑料。
正如网友在新闻跟帖中所言,“让市场决定吧,消费者不是傻子”。电商之所以在这十多年里平步青云,是因为线上购物逐步解决了物流、支付和信任三大难关,但这并非意味着传统商业的境遇无可挽回。电商提供了购物的便利,但是逛街的乐趣,却无法通过宅家获得,而高端、定制和特色商品也依然是传统商业的领地所在。王健林和马云的“八年赌局”至今没有答案,但如果传统商业沉迷于怨天尤人,不思进取,不谋转型,那么这个赌局就应该没多少悬念了。
用狭隘私心包装的“公益广告”,如果能激发传统商业的荷尔蒙,知耻而后勇,那么这笔广告费,也算是花得有些价值吧。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