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广告类型无外乎品牌广告和营销广告两种,营销广告的目的很明确:转化为销量,如各大社交平台的促销广告和以百度联盟为代表CPM广告,其对广告投放效果的考量主要以带动销量为主。
如此一来,营销类广告便要求广告平台承担以下两大功效:一是能最快变现;二是最好有交易入口。但事实上,投放朋友圈的广告虽多有外链引导,但由 于微信本身缺乏较为健全的电商生态,使得潜在消费者点击链接跳转之后多无法或很难形成购买。线上营销广告无法带来实际销售价值显然是客户不愿意看到的。而不少朋友圈广告动辄数百上千万的费用,也足以让多数客户望而却步。
品牌广告的逻辑也很简单,将广告发布在与自身品牌相匹配的媒介上,实现自身品牌的溢价,这也是此前厂商争当央视广告“标王”的主要原因。比较有 代表性的是奢侈品牌多选择大牌时尚杂志作为重点投放平台,通过平台的“加持”来维持并提高其品牌度。这便要求广告平台不仅要有较多的受众,还要有较为精准 的目标受众人群。
虽然微信手握海量用户,但若要从用户里“筛选”出目标用户群,则需要大数据的通力配合,这便引出另外一个话题:微信的大数据能否实现真正的精准投放。
当今大数据热,任何有较高用户量的互联网平台皆可称自己手握大数据,能实现精准营销,但事实是根据目前微信披露的信息来看,其广告平台只能采集到用户属于哪个城市、所用手机类型、年龄等表面数据。
大数据的精髓并不仅在于数据采集的广度,更在于单个数据的深度,仅凭以上三个维度很难完全界定用户真正的购买喜好以及购买力。这三个维度与传统PC时代的基于cookie的广告投放模式没有本质区别,这也是笔者对朋友圈广告较失望的原因之一。
其实这并非是微信广告方面能为之事,一方面微信的电商土壤仍然贫瘠,无法采集购物大数据或用户在微信平台上的电商浏览收藏数据;另一方面微信将电商流量导入京东、美丽说等电商平台,就意味着放弃了最珍贵的购物大数据。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