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工作的第一年就接触到用户反馈,那时做一个积分产品,遇到为了1分钱将我祖宗N代以及全家都问候到了的用户。当然有时候也会遇到态度较好的,然而大部分都是来势汹汹破口大骂的,那个负能量就不用说了,要不支付宝客服还有每个月500块的“被骂补贴”呢(我以前室友是支付宝客服,我听缩滴。。。)。但是作为基础的运营,刚入行的运营,其实做这块是特别有好处的,能站在用户的角度去体验,甚至能够预计到用户的问题,这对产品设计的初期指导是十分有意义的。
二、App的用户反馈收集渠道。
1、App内置的反馈入口。
这个是最常见的,现在的互联网产品越来越重视用户反馈,大部分都会在产品里内置一个反馈入口,常见的是放在“设置”这个功能下面。
优点是:(1)收集方便 (2)联系用户方便。
缺点是:能找到这个不太明显的入口来反馈的,都是核心用户真爱粉,so,流失的那些用户的心声,你未必知道。
2、应用市场评论。
这个也是很常见的,就是你用app的时候也经常会遇到弹出小窗口,鼓励你去市场给他们评分的。我是很懒的用户,如果不是真的体验好到爆,我很少主动去给好评,就算淘宝卖家说好评返2元,我也还是懒。。。
优点是:比app内的反馈用户范围更广一些,因为很多产品的冷启动都是靠自己公司的产品带量,所以用户属性都很接近公司旗下产品,是属于很精准的用户,留存率通常比市场都要高。
缺点是:(1)不方便联系用户,很多应用市场都用自己的accout体系,有些就是匿名评论,你是无法联系到该用户的;也有些市场的开发者后台提供回复功能,但是依然不方便。(2)收集起来很麻烦,市场实在是很多,有些没有PC端,所以复制黏贴也不是很方便。也有些公司的开发比较给力的,会把各市场用户反馈接入友盟后台。(3)信息不全。app内置的反馈你可以要求开发做成保留机型等等,然而应用市场的反馈是不会把这些暴露给你的。也有小部分的市场,在开发者后台能看到信息较全面的反馈,不普遍。
3、客服电话,线上客服等各种客服渠道。
比如我现在的公司,是做在线教育的,所以早就有成套的成熟的呼叫中心客服。虽然我所在的业务不是销售课程的,但是很多被教育过的用户,都还是会找到客服电话,来反馈各个产品线的问题。所以也常常会收到客服同学转过来的用户反馈。
优点是:通常能转到你这边来,肯定是客服已经安抚过用户了,所以一般到你这的时候,用户火气已经不那么大了;客服能够找到你这里,肯定用户也是有过比较清晰的描述,这样就筛掉了一批特别傻的反馈,啰嗦半天也说不清自己什么问题(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