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李开复与罗永浩如何总结过去五年自己的改变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6/2/3 11:40:22)
对行业的看法
最近一年来,我们看到行业继续有一些改变,也看到巨大的机会。
其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在接触、改变着每一个传统行业。而面对所谓的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地提前寻找即将被改变的领域。
其二,本土资本市场开始崛起。它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去理解和对接人民币的投资人、市场、上市渠道以及退出情况。
其三,需要有产业化的投资布局。比如在互动化的娱乐领域,能否整合发行渠道,有没有互联网电视的资源,有没有电影的发行资源,有没有动漫的资源,甚至有没有电影院的资源等愈加重要。因为它不是一个全虚拟的行业。创业者一定会希望能够看到投资人的帮助,不仅仅来源于投资加上投后的概念,也不只是对产业分析的理解,他还希望你能够有真金白银,真才实料的后期资源。所以我们手中不能只再有最好的行业经验分析,而是需要努力达成全产业链的资源整合或者是资源的合作、互补。 等于投资 + 投后 + 产业资源 + 二级市场。
它的复杂度意味着我们要做、要学的事情越来越多,因为对新的事物, 包括二级市场的融资、退出、券商关系甚至A股的合作伙伴等,都需要重新建立更加清晰的认知。今天互联网已经不是独立的产业,它与传统产业紧密连接。我觉得对于整个团队来说,都是一个能够找回初心,继续出发的新挑战。
题外话
借此机会翻看了一下自己的回答记录,这好像是我最近一年以来在知乎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好久都没有过回答行为,以至于有的朋友就会私信问我:“开复你作为早期用户之一,是不是抛弃知乎了?”
其实并非如此。我逐渐比较少参与回答的原因来自于多方面。
大家也许知道,创新工场成立后投资的前几个项目,都属于移动互联网工具型,因为当时我们预判智能手机的使用增长会加速移动互联网的爆发。而知乎是我们投资的第一个新类型公司,作为初创参与者,我们当然希望帮助每一个被投资的公司发挥它的潜力,达到最好的成长。所以我们也很愿意帮助知乎收集到首阶段足够对应的用户群。而且在当时,我们刚开始做创新工场,本来也有很多人关注并希望了解其中的一些详情。基于这两方面因素,我参与了一段时间的深入回答。
而之后我看到知乎有了很好的成长。举个例子,我回台湾养病的时候,很多台湾的朋友说都要上知乎,它的影响广度甚至比我想的还要巨大。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知乎带动了中文互联网投资、创业等领域的信息流通。很多讨论话题,能够回答的从业者已经很多,陆续又有很多新的、很厉害的人加入进来,这其实是让我个人特别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