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自诞生之日起,就以野蛮化操作手段获得相当“以出货为目标”的电商人的亲睐,许多传统C店、B店卖家纷纷投身微商大军,出现在各类微商大会中,但时至今日,我们尚未看到一个有序的微商生态,各种“非常规”手段依然成为诸多一线品牌的首选方式,此次杨澜和孟非揭穿微商潜规则,微商也由此彻底进入衰退期。
正规军下乡 微商根基已动
由于信息不对称,三四线乃至农村用户一直是微商的最重要的“大本营”,春节铁哥回老家,发现老家同学7成以上在从事与微商相关的工作,产品基本为面膜为主的各类美容以及各类保健品。三四线城市尤其是农村用户,对美容用品的喜好仍然停留在“功效”层面,对知名美容品牌接受度相对较低,因此,当朋友圈中出现某“特效”标志产品,外加朋友背书,多数会选择购买。这也是微商在农村地区有极大群众基础的重要原因。
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微商在农村能够兴起的条件无外乎以下三个:1.不知道大品牌;2.知道大品牌牌而无处购买;3.知道大品牌也能买到但更相信朋友的推荐。
而众所周知,如今一线电商企业如阿里、京东、国美、苏宁纷纷将“下乡”定为重要发展战略,其中阿里和京东更是将渠道铺到村里,降低了村民的网购门槛。如此自然降低了用户对大品牌的熟悉和接受程度,而线下渠道的客服和售后保障比之朋友圈中好友的优势也十分明显,因此,农村用户在多次的网购节中接受知名安全品牌的概率会增加,这显然是要动了微商的根本。
当然铁哥并非断定微商均有质量问题,只是微商品牌以社交平台的用户信任关系为自身背书,而忽略了自身品牌的全方位打造。微商品牌与正规军电商平台大战,如何能占得便宜?
社交平台的信任关系正在瓦解
虽然微商号称“全社交媒体覆盖”,但事实是朋友圈才是所有微商团队的重点战场,原因其实很简单,所有的社交媒体中朋友圈中用户之间的信任关系是最强的,这恰是微商最需要的。
而随着微信功能的不断外扩,微信已然取代通讯录成为移动端点对点沟通最重要的渠道,因此,本属于强熟人关系的微信通讯录要不断加入各类非强关系好友,也就是在不断稀释朋友圈的强熟人关系。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