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方太做了件大事。
从5月30日至6月1日,方太在《京华时报》连打了三天整版广告,分别出现了三个十分生僻的字,让大家猜字谜,再统共用一句“6月7日见”吊起胃口。
三个整版封面,手笔不小。而这也在传播业引发关切。而答案终于揭晓,就是方太。
这三个书画字,灵感来自方太2016年6月7日即将发布的“有爱.无界”三款新品的核心卖点,并邀请青年书法家汤涤手书而成。第一个字体现的产品功能点是不仅能洗碗,还能去蔬菜和水果农残;第二字形象表达方太智能油烟机,四面八方不跑烟的功能利益;第三字为蒸箱与微波炉技术合体,形成蒸微一体机,蒸微双料的特点显而易见。
方太并非第一个在纸媒上打创意广告的品牌,却是少见的将这一形式用出不同的品牌——不是为了噱头而噱头,三个字既契合产品利益点,又展示了创新品类,以至于对后续6月7日的产品发布充满期待。
而事实上,方太此次的营销之役并非平地一声雷,背后自有其长久以来的坚持与抱负。
传播失格,乱象丛生
在社会化传播进入全民“眼球时代”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无所不用其极的进行宣传推广,似乎只要能吸引到足够的关注就是赢家,而对于这个行为本身对品牌、产品、用户带来的实际体验和感受则有意无意的选择了忽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甚至许多业内人士都接受了这种论调。殊不知这种想法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漏洞,无论传播载体、形式、技术手段如何日新月异,无论人们的接受度如何打开,无论社交媒体的属性和习惯如何年轻化、碎片化,传播的本质和初衷是没有改变的。
品牌所开展的一切营销手段和方式,都应该与品牌形象保持一致,与产品利益点切实相关,只有能帮助到品牌和产品发展的传播才是有效的。在这样乱象丛生的传播环境里,方太坚持“创意可以变通、初心必须恪守”的做法,正是“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的人格坚守。
打破壁垒,方太效应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市场营销。有些行业天生有“明星气质”,自带传播光环,说什么做什么都能戳到围观群众的G 点;而有些行业,尽管早已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如同水和空气一般不可或缺的存在,却始终在传播这点事上激不起波澜。一言以蔽之,没有存在感 ——厨电业即是如此。
长久以来,厨电业的广告和推广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几种,厂商拍的约定俗成,消费者看的司空见惯,但却留不下什么深刻印象。如何通过更加符合时下传播习惯的方式,将产品特别是高端产品的卖点明明白白的讲给消费者听,让消费者愿意听,愿意参与讨论,始终是一个行业性难题。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