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元素的植入,也许《碟中谍5》里的这个场景显得最有机锋—在窗棂上不动声色地致意中国,借歌剧《图兰朵》不露痕迹地提到中国。(资料照片)
“如果詹姆斯·卡梅隆在6年前带着《阿凡达》剧组来参加中国的首映礼,很多人会猜,是否哪家中国企业给二十世纪福斯投了广告,而不是福斯自家对中国市场有多高的期待。如果6年前,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能在宣传期来到中国,那么《盗梦空间》在这里的票房应该不止于此。但6年后,一切都变了。”帕特里克·伯塞斯基是《好莱坞报道者》负责亚洲行业的主笔,过去6年,他观察到两种改变,好莱坞六大片厂对中国市场越来越当回事了,而中国市场却教好莱坞越来越琢磨不透了。
作为2016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一场关于“中国电影走出去”论坛的嘉宾,伯塞斯基却在论坛外跟记者嘟哝:“也许我们还能聊聊好莱坞为研究中国市场做的那些‘功课’,尽管看起来,那些‘功课’未必总是管用。”这不,立刻有人提供了好莱坞做不好“中国功课”的实际案例。1905影业的总经理李伊为几部进口大片做过推手,他告诉记者,2014年《变形金刚4》(简称“变4”) 引进中国,派拉蒙希望1905影业能帮他们推广到与第三集一样出色,也就是10亿元,结果比预期几乎翻番,“变4”的中国票房达到了19.7亿元。乐坏了的派拉蒙随即联想,如果自己投放更多的营销成本在中国,成绩会不会更好? 而今年4月,索尼影业和芬兰的Rovio公司找到中国营销方时,老外的胃口在膨胀:“能不能做到像《疯狂动物城》 那样标杆性的成绩?或者进入‘10亿元俱乐部’也行?”一番热情直接被李伊和他的团队泼水降温,综合了制作、类型、受众等多方面因素,李伊几乎“腰斩”了客户的期待值,“我们还是会照远大的目标去做,但我们也给外方做好
心理预设:合理票房是4亿元”。现在,国内上映25天后,《愤怒的小鸟》票房既在中方预期内,也让索尼影业满意———5.08亿元。
“‘中国功课’教好莱坞越来越头疼了。”李伊说,“原本自信、固执、强势的好莱坞六大片厂一点点松动了,开始接受中国市场的定制式营销。”
电视投放?中国电影不会这么做
就整体来说,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票仓,北美市场与中国市场的最大差异就是电影营销渠道不同。在北美,迪士尼、派拉蒙、二十世纪福斯等六大片厂有一套传统且近乎铁板一块的营销模式。“电视广告和户外投放是六大片厂最大的营销渠道。《星球大战》 会下血本在‘超级碗’比赛转播时投放电视广告,《美国队长》 会在全球地标性景点下拍宣传片。”伯塞斯基说,买硬广、办首映,这是好莱坞的套路,“电影工业发展至今,六大片厂在运作上就像精密的仪器,很少有突破性转变。如今互联网时代,他们顶多会让主创明星们在自己的推特主页上发几张照片、写一两句话,如此而已。”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