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在 2009 年 WWDC 上为 iPhone 推出的“通知”功能,被认为是帮助 WhatsApp 摆脱当时困境的良药。
WhatsApp 很快给软件加上了通知功能,这样用户每次更新状态后,都会发送一条推送通知,告诉别人你现在正在做什么。看到这些,Jan Koum 重新考虑把 WhatsApp 做成一款跨平台即时通讯软件。
由于自己有过忘记三个 Skype 账号密码的经历,Jan Koum 在重新设计 WhatsApp 时决定用手机号码作为唯一的登录账号,并使用短信确认码完成登录,不用去记密码。
有了这些创新的功能,WhatsApp 2.0 推出后用户数很快就达到 25 万。Brian Acton 觉得,这是一个可以今后取代短信和彩信的软件,所以也加入了公司。
Jan Koum 和 Brian Acton 一直坚持不在服务里面加广告,厌倦通过用户数据做广告赚钱,他们也不太愿意在媒体和公关那里浪费太多时间。甚至之后 WhatsApp 在 2011 年接受红杉资本 800 万美元投资的条件之一,就是后者答应不要求 WhatsApp 在服务里加广告。
WhatsApp 后来发生的故事成为了创业成功的典范:活跃用户超过 10 亿人,2014 年 8 月,Facebook 终于以现金加股票的形式,以 190 亿美元的价格完成了对移动信息服务 WhatsApp 的收购。两位联合创始人合计持有 WhatsApp 超过 60% 的股份。
今年年初,WhatsApp 取消年费订阅服务模式, 并表示“这不会代表我们将在服务内加入广告内容支撑运作成本”。
现在,WhatsApp 可能会信守创业时的信条,不给程序添加广告。
但他们接下来做的事情,正是他们当初所厌恶的—— 拿用户数据做广告,用隐私换免费服务。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