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广告主大量投放广告不见成效反深陷谜之死循环?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6/9/9 9:44:31)
摘要:他们依旧是走马观花的看了看,没有放在心上。你却耿耿于怀,告诉员工要加大广告投放量,想改变这个现状。最终你走进了一个死循环。这无关你信仰耶稣还是东岳大帝,就算是意面飞天神教也没关系,根源不在这里。
这段时间,广告主的日子有点难过。
广告主A:现在人人都玩微信刷微博,我们是不是也得在这些社媒上多发点广告?
广告主B:我们想增加投放量,但财务部就是不肯多给预算,怎么破…
广告主C:新发的广告点击量太少,看来还得扩大投放范围。
广告主D:广告投了不少,受众参与度却没增加…
目前的广告投放状况已经形成了死循环:广告主想尽可能地在减少成本的同时扩大投放量,可结果却并不乐观--投放量加大,受众参与度却不高,成本也不可避免地增加。广告主发现出了问题,却迫于提高各项营业数据而继续加大投放量。
因此,对某广告代理商进行了匿名采访,从另一种视角分析造成上述影响的原因。
Q:为什么如今的数字化媒体产业越发注重广告投放规模?
A:现在业内人士基本都在追求数据增长。毕竟作为一名广告人或广告代理商,数据与业绩之间还是有紧密联系的。假如广告监测数据连续几个月都在走下坡路,公司上级肯定会来问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但用这种方式来定义营销的成败其实是有些严苛了,广告投放量只是表面上的东西,真正对品牌营销起到推动作用的是实际参与品牌活动的有效受众。
Q:在减少成本的基础上扩大投放量,这种想法可能实现吗?
A:现在有个方法叫"程序化购买",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代表广告主在网络平台上通过实时竞价(RealTimeBidding,RTB)来获得广告展示机会,这样就可以减少原本在人力谈判上花费的成本。
RTB操作流程图
Q:那增加投放量后的效果怎样?
A:我们总觉得点击量越大越好,但实际上人们多半只是走马观花而已,并不会真的仔细看我们的产品。
总体来说,我们目前有两种受众,一种是通过好友在社媒上分享的链接进入品牌主页的"临时"受众,另一种是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去官网读读文章或看看新产品介绍的"固定"受众。现在前者的数量远多于后者,而且好多人还开始启用广告拦截软件来屏蔽广告,所以总体情况并不乐观。
Q:如果继续加大投放量,情况会好转吗?
A:我觉得不会。最后的结果往往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我们不见得会因为广告点击量的增加赚到很多钱,广告主也未必因此达到想象中的营销效果。吸引受众点击进入产品详情页只能让他们知道有这种产品的存在,并不能保证他们看了以后就一定会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