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一直都是创意界的风向标,有兴趣你关注一下,就知道现在科技公司在戛纳沙滩的派对搞得多么嚣张。
Facebook, instagram这些就不用说了,6月18日,国产品牌网易也在戛纳主会场搞了一个专场 ,“展示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先锋态度和实践成果”。
“百度筷搜”去年夺得金狮,支付宝和腾讯今年各获得两个提名,作品均基于某种先进技术。
如果广告人不想向互联网公司缴械,那么如何拥抱科技?
准确地说,应该是如何利用科技,为品牌创造让人惊呼的体验?
红牛搞“太空跳伞”,冒险家菲利克斯从37公里的高度一跃而下。
IBM用原子拍摄了世界上最“小”的电影《小孩与球》。
ING银行的《下一个伦布朗》,借助微软的Azure云平台,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和面部识别技术,教会计算机利用伦布朗的风格绘画。
此时此刻,广告人如果不研究人工智能、VR、AR、大数据、3D打印等技术,那真的可以回乡下种番薯。
事实上,如果广告人懂得这些,他绝对比IT工程师更擅长创造奇迹。
技术只不过是工具,对人性的认知才是事情的核心。
这刚好是广告人的长处。
正如日本Party的首席创意技术总监Qanta Shimizu说:最重要的不是技术,最重要的是对人性的把握。
当然,这句话的前提是,你必须热情地拥抱技术,毫无保留地去爱技术。
底线就是,没吃过猪肉,你起码得看过猪跑。
多到网上的技术论坛去晃悠,多交懂技术的朋友,时常请他吃饭按摩,多看看wired之类的科技杂志。
下次接到客户简报,先别想着拍电视广告,先想想技术层面可以搞什么发明。
我知道你有点害怕,没关系,从舒适区走入痛苦区,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给你讲一个故事,一个普通插画师的逆袭史,如何用技术改变命运。
年轻人阿强,梦想当个动画师,最好能到迪斯尼上班。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加入迪斯尼的动画工作室,乐不可支。
有天他突发奇想,如果3D动画来制作故事,岂不妙哉?他于是跟上级建言。
50年来,迪斯尼的作品都是手绘的2D,大伙觉得这人2B。
怎么会想出这么傻的主意!招错人了。
阿强被扫地出门。
阿强很郁闷,但他痴心不死,加入卢卡斯的电脑特效工作室。
没多久,卢卡斯缺钱花,就把工作室卖给乔帮主。
阿强怂恿乔帮主支持他制作3D动画电影,将前景描绘得天花乱坠。
乔帮主是个有远见的大人物,给他开出50万美金支票,只说了一句话:强,要做就做一部伟大作品。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