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对品牌来说,要么不断的升级产品,要么不断的出新产品,不然很快就会被遗忘。
超市里,海飞丝换新装和换衣服一样勤,康师傅方便面,今天加个蛋明天加个菜,时不时面饼大一圈。
肯德基麦当劳,新产品就没停过,不仅食物换花样,而且店内装修还时不时翻新一下,让你总有新发现。
当然,最典型的就是苹果手机,每次出新品之前,边际效应特别明显,销售疲软,市场份额下降,各路媒体纷纷唱衰。但发布会一开完,哪怕就是升级几个零部件,立马全球销售一空,圈钱成功。
08
为什么总要发优惠券
詹姆斯空鸟笼效应(Birdcage Effect)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如果你有一个鸟笼放家里,那么来家里的客人总会问你,鸟在哪呢?你养的鸟死了吗?到最后,你自己都觉得别扭,不得不去养了只鸟来配鸟笼。
举例:一个APP下载到手机里,也许你不怎么打开,但是如果里面塞了各种优惠卡和折扣券,你就总会想:要不用了吧。所以,电商平台都喜欢不停的发优惠券,比如滴滴、饿了么。
落地的商家也喜欢这么干,超市办个会员卡送积分送折扣券,逢年过节送各种礼包。星巴克的会员卡里面,总有那么一两张买一赠一券,勾引你去喝喝喝。
优惠券就像鸟笼,拿到手的时候,用户并没有付出什么。但如果不用,就会有一种内心暗示:拿都拿了,不用好亏啊。于是,消费动机就产生了。
09
为什么会有凑单、团购、返现
目标设置理论(Goal Setting Theory)
美国心理学家洛克(E.A.Locke)于 1967 年最先提出了“目标设置理论”,他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
京东特别喜欢在你结算的时候提醒你,还差XX元就能换购一包卫生纸了!于是你就会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买了更多的东西。美团外卖每次都提醒你,点够58元就免外送费了,于是你又去喊同事一起多点。这些都是在消费时,帮你预设了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又是你稍微努努力就能实现的。
以前很多商场搞活动,都采用“买200返现100”这种目标设置模式,往往比直接打7折要好。但后来由于执行过于复杂,有的柜台参与有的不参与,有的是直接打折,有的是买400返200,无形当中增加了顾客实现的难度,于是都失败了。
目标设置理论还可以展开做更多应用,比如不断升级的会员制,充值够多少返多少之类,非常好用。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