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是场景置换,在熟悉的旧空间,置入一个陌生的新场景,且在逻辑上能够成立。就是在一片草丛中放进一朵花,让它足够引人注目。
规模化定制
最后要讲规模化,这很重要。定制一个广告位是一回事,但数十个广告位,所有媒介都定制就是另一回事。
这次携程20周年,其实已经在规模化定制上初见端倪。地铁镜面长廊是其中之一,另外还有珠江与黄浦江的携程游船;全球各大城市的地标比如东方明珠,广州塔,哈利法塔等;海南航空的携程主题班机,土耳其航空的携程惊喜航班;包括在线上传播端的诸多定制,让整个携程20周年的传播声色俱全。
去年我写过一篇《体系化颠覆大创意》的文章,观点认为单点大创意很难击穿大众,需要很多创意形成体系,形成认知穹顶才能够击穿,才能塑造大众认知。而更往执行层梳理,就是广告的规模化定制。
之前一次大型投放只有一个TVC和KV,然后进行不同尺寸与形式的完稿。我做过比较夸张的是一套海报拓展上百个不同尺寸的完稿,有些粗暴的排列,有些压扁或者裁切,总之非常粗糙,效果自然不会好。
现在应该做个性化定制,根据不同场景,不同的媒介属性,定制不同的广告内容,每一种媒介场景,所达成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有些纯曝光,有些强互动,有些为转化,还有的为了PR,所以一定要根据不同场景与媒介属性进行规模化定制,广告才会更高效。
广告人,请勤奋一些
美剧《广告狂人》向我们传达的画面是,创意总监总是浪荡不羁的抽着烟,灵光一现就想出个大创意,然后提案成功,并最终拯救一个品牌。在我进入4A之前,也总是听说殿堂之上大师们的传奇,比如加班到深夜想不出创意,于是从金宝街打车去秦皇岛的海边,听一会孤独的海浪声,再打车回到办公室,于是灵光一现想出了大创意。
我很尊敬前辈们,也很羡慕那个黄金时代的创意人。但在当下,传播环境已经不是当初,营销是件更加复杂与体系化的事情,可能需要很多小创意的组合,才能成为新的“大创意”。
今天讲了广告与媒介的定制化,用携程的例子聊了内容与媒介如何配合,媒介如何成为内容的一部分。其实是把创意更加细分化了,每个类型甚至每一个位置,根据场景定制不同内容,这对现在的广告人,尤其是4A体系内的广告人,是个巨大的挑战。
定制不仅仅是传统广告位,在互联网端,在内容营销上,更加需要定制化,一个大V的内容,一个微博话题,抖音挑战赛,快手UGC,每个平台与媒介的媒体角色不一样,需要放置的内容也非常不一样。
一场大型品牌战役,一个核心策略与品牌信息,数十个不同类型媒介相互协作配合,有的做曝光,有的做互动,有的提升品牌质感,有的权威背书,有的做导流转化。每个媒介形式根据场景的不同定制内容,充分利用好媒介本身的价值,最终形成认知穹顶,让整个品牌战役得到高效转化。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