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传播大变革的时代,很多因素都在不断地挑战着企业的营销策略——日益对称化的信息、碎片化的时间、消费者的多触点和细分化等等。
很明显,对广告业来说,近两年最大变化与挑战便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这极大的改变了消费者接受和传递信息的方式甚至思维。是挑战,自然催生出机遇。机遇去哪儿了?移动广告!
可以说,移动广告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它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经历了多次洗牌,最近的一次洗牌则是由于富媒体、APP与HTML5等技术的发展潮。一方面,更加丰富的广告形式与更为便捷的交互作用大幅度提高了用户体验,降低了消费者反感度;另一方面,移动广告的精准性、随身性和长尾效应也使企业越来越看重这个领域的广告投放。
1、移动广告即将迎来“红海”
纵观整个广告市场的走向,移动广告的发展是一个大趋势,只是很多企业和广告商没有意识到的是,它的发展速度能够如此迅猛。根据调研机构eMarketer的最新报告的预测,2016年的移动广告收入将会反超桌面广告。
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桌面广告与移动广告收入分别是298.9亿美元(51%)和287.2亿美元(49%),二者差距已经很小了;到2016年,桌面广告收入将进一步萎缩到265.9亿美元,而移动广告则猛增到405亿美元,其占比也提高到了60%。
而网络广告公司MarinSoftware的预测甚至更为乐观,该公司认为到2015年底移动广告收入就将超越桌面广告。缘由在于其观察到2014年移动付费搜索的份额从32%提高到了44%,按此速度发展,2015年的移动搜索就可以超越桌面。
2、吸引消费者最终靠“共鸣”
从传播效果来看,移动广告具有跨屏联动、优化用户体验、积累真实粉丝的先天优势,并且这种与社会化媒体完美贴合的广告形式也易于引发用户的主动沟通与信息的二次传播。那么问题来了,企业如何才能在“红海”到来之前占领先机,通过移动广告来吸引消费者?答案很简单,依靠“共鸣”。
广告投放的源由是注意力,而吸引消费者持续关注的核心则是情感共鸣。包括且不限于从内容到形式、从洞察到互动,成功的移动广告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细节都将与消费者产生的共鸣最大化。因此,对于企业来说,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定位,理解你的消费者,并且只生产能够与消费者产生共鸣的移动广告。
先来谈定位问题。
精准的定位包括两方面需求,一是定位真正有购买需求的消费者群体,二是定位广告发布的渠道和工具。前者要求企业找到你的消费者是“谁”,后者要求企业找到这些“谁”都活跃在“哪”。通过精准细分消费群体并了解不同消费者在移动设备上访问最多的接触点有哪些,从而找到最划算和最有效的途径吸引消费者。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