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略网:草根用户看微博电商化,没希望了?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7/17 11:49:35)
其实在2012年的时候,微博客户端做过兴趣组的尝试,希望丰富UGC的场景,并基于兴趣建立社交圈,强化社交属性,但是最后没有做下去,我想这可能与新浪的媒体基因有莫大的关系。如果当时微博坚持细分版块培养,如今的商业化之路也不会这么艰难了吧。
因此对于目前的微博来说,用户管理起来有太多的困难,在细分版块尚不明晰和完善的情况下,要走兴趣为主导的微电商似乎不会太顺。
其次,用户黏性如何补救?
微博用户大量流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现在走电商化核心问题就是何补救用户留存度和吸引新用户。
所以补救用户黏性是当务之急。一方面,微博需要先对杂乱的用户行为进行有效管理,然后采取有效投放的方式发展电商,不然容易走上微信电商的老路。另一方面,还需要有质量的原创内容来吸引用户,鼓励草根用户参与和互动,减弱明星效应拉动普通网民的运营战术,支持普通用户生产内容,回归草根用户,推动普通用户的存在感。电商化以后如果没有优质内容,微博社交属性会减弱,建立在微博平台上的电商化就没有意义了。另外,现在的微博太侧重娱乐化,信息不再多元化,目前更多的是娱乐信息占据热搜,更多地充斥着恶意诋毁、谣言、公关等等噱头性大于信息本身的内容。而一些其他行业和领域的用户活跃度明显太低,所生产的内容贫乏无力,这些行业的目标用户最大的痛点是真正需求得不到满足,获取不到有价值的内容。
因此,要增强用户黏性,新浪微博需要做的很多,成本高,对时间和精力的要求也高。
第三,难以摆脱对阿里的依赖
不得不说,是阿里的捆绑加速了新浪微博的商业化。尽管微博一直在探索商业化之路,但动作都很小,因为新浪自己知道,微博的商业化模式并不清晰,存在的问题还很大。但是联姻阿里以后,新浪丧失了一定的自主权,在阿里电商因子的催化下,商业化之路走得明显急切、粗糙、充满危机。微博对阿里的依赖终究是不好的,捆绑发展对社交产品本身无利,但无奈微博目前离不开阿里的资源,在电商路上的动作只能身不由己。
另外,时代快速发展下产品转型的尴尬
互联网时代更新替换快,当然互联网产品也需要及时创新和转型。但对于社交产品来说,转型路上用户习惯是最难改变的,对微博来说既要不断创新满足用户新需求,又要尽量不影响用户习惯,还要不断探索商业化,基本上很难做全。加上现在网络社交产品的生命周期普遍缩短,阶段性明显,又有差异性的产品形态出现来瓦解,所以新浪微博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