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水:互联网+颠覆传统眼镜业的模式分析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7/24 9:45:13)
宝岛的自我革命
在传统的眼镜行业一线品牌中,大明、暴龙等固守传统的线下门店,行动迟缓,宝岛则是进行互联网化转型最为激进的一个。宝岛眼镜董事长王智民组建了两个团队,一个解决目前传统行业迈向移动互联网的问题,另外一个,全部来自非眼镜行业,他们的任务就是用所有的科技手段把传统的眼镜行业全部打死。这种左右互博的策略颇像马化腾在争夺移动IM领域时候的玩法,据说,在微信的酝酿阶段,腾讯内部有好几支互不统属的团队同时开发移动通讯产品。
然而,对于宝岛这种巨头而言,最容易陷入创新者的窘境。尤其是几十年来形成的成熟体制积重难返,暴利形成的舒适区也无形之中推高了生产成本,其利润空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其品牌背后的资产值也与其价格区间相匹配,一旦将价格打回原形,不但品牌受损,而且极易引起上下游供应商的反弹。苏宁易购的互联网转型可谓激进。而其转型至今,依旧没有熟悉互联网不问出身,没有规则的打法。未来的宝岛能否成功转型尚不可知,然而,未来的眼镜行业霸主多半不会出现在传统行业。
互联网眼镜品牌的躁动与安宁
互联网背景的人创业具有天然的优势,然而由于眼镜行业的自我封闭,想要整合线上线下的产业链也绝非易事。此前,乐淘网CEO毕胜发声,要做“必要”品牌的眼镜,而魅族出身的连鑫洲宣布推出Tapole眼镜,彭永泽则创立望客眼镜。与此同时,日本眼镜品牌Jins也加紧在中国的布局。一时之间,眼镜行业的大战一触即发。然而,眼镜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其专业性强,产业链条长,技术水准高都要求创始人有极强的操盘能力,没有四五年的浸淫,无法完成其技术,设计、生产等各个环节的整合。
前不久,音米眼镜宣布已经完成A轮融资,获得IDG资本和君联资本的近千万美元的投资。目前,其线上销量已经超过宝岛,暴龙等传统巨头。音米眼镜成立于2010年12年,在眼镜行业已经深耕四五年的时间,创始人李明是80后作家,妻子王笙出身于眼镜世家,祖上最早经营眼镜生意始于1982年,这样的背景使音米有能力,有时间完成线上线下的整合。李明坚持稳扎稳打,小步快跑,从容布局,绝不冒进。今年,李明已经完成了开设线下门店的所有准备,未来三年内,音米将在全国开设上百家门店。
传统中小眼镜品牌的单点突破
传统的中小眼镜品牌是行业互联网化的第三股势力。伊视可则将上门验光车作为自己的拳头,台州眼镜商人李昌利则设立亿超店中店联盟的模式,将自身的客户大量引入到本地方传统眼镜店,让顾客既可享受技术与服务的同时,既可以在传统眼镜店里选择亿超的产品,也可以选择传统眼镜店内的其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