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搔年:内容为王的时代,除了微博还剩谁?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7/24 10:07:27)
用户在哪里?微博去哪儿?
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认为内容是用户兴趣的聚合,他可以满足各色用户(包括地域、行业、服务等),新浪微博虽然错过了很多自身壮大的良机,但从去年上市以来市场战略的变化来看,二三四线城市市场的下沉战略的深度开展,专注用户的兴趣为核心,通过微博优势的运营能力加以发酵。而这次的艾瑞的榜单排名再次证明了微博的生命力。
以往我们看待市场竞争时候,更愿意抛出“我们不是争夺用户的数量,而是用户的使用时长”这样的逻辑虽不无道理,但终归显得没有底气。微博现在的情况可以明明白白的说我就是要抢原来竞品的用户。
随着腾讯、网易、搜狐等竞争对手相继退出微博领域,在二三四线城市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新浪微博的动作是通过加强与地方电视台的台网联动等手段,快速占领了这部分新增市场。微博之前公开的数据显示:在电视领域覆盖了国内20多家卫视、100多档电视节目;而智能手机领域也是争夺的重点,在社交媒体领域的一家独大,也使微博在与手机厂商等渠道的合作更加顺畅,从而得以快速拓展用户规模。微博CEO王高飞曾指出,微博在二线城市的渗透率只有一线城市的50%左右,在三线城市更只有1/3。今年将加大在这些城市的市场投入,加速让这些用户转向使用新浪微博。
在二三四线城市下沉的用户里,大可不必像电商巨头那样过度考虑他们的用户消费力,获取兴趣资讯、满足他们最直接的需求可能就足够了。明确了用户在哪,微博该去哪儿,用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实现,这个机会微博没有理由不把握住。
营销是糖,但又有谁真的甜到哀伤?
一直以来,社交媒体上内容和营销如何平衡都是时常被舆论所质疑的关系。
其实最有话语权的应该是客户和用户,而不是所谓的观察者;营销没有错,营销也是内容的一种,用户对营销的感知度也不尽相同,说用营销损害用户体验究竟是怎样的评判标准,恐怕还是各式独立观点的自我阐述。
所以笔者觉得,说营销是糖绝对没错,但究竟又有谁真的甜到哀伤呢?
眼下我们是在定义广义的营销,那就用时下最流行的信息流广告来佐证。
信息流广告这种更贴近于原生内容的广告形式已是大势所趋,随着去年微信宣布进入信息流广告市场,无疑扩大了整个信息流广告市场的体量,这个规模市场普遍认为要超过150亿元。可以说对微博来说,信息流广告还有更广阔的市场需要抢占,而且将面对新闻客户端甚至陌陌这样后进者更激烈的竞争。微博是先行者尝到了现阶段甜头不假,连续两个季度财报信息流广告都为盈利贡献良多,但一定要认清形势——现阶段的中国社交营销仍处于普及阶段,扩大在微博进行营销的企业规模的优先级和重要性才是关键,微博的市场空间仍旧很大,天花板还有很高,这盒糖罐还有更多值得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