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夕:为什么Instagram是最好的社交模式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8/7 11:36:45)
而且你还无法抗拒它。凯瑟琳·舒尔茨(《我们为什么会犯错》的作者)对Twitter一直又爱又恨,她曾经把互联网应用比作寄生虫:“靠劫持宿主的神经系统获利,能够把宿主的行为模式改变成寄生虫最想要的样子。”
Instagram也是这样,它能够改变人的习惯。我每次发完照片之后,都控制不住自己每隔几分钟就回去刷新下,看看有没有人给我的照片点赞。
可是很多时候我也不会回去刷。有时候我可以就单纯地把照片放出去,然后就不管了。这是其它网络应用无法达到的境界。(如果你和我一样把所有提醒都关掉大概也行)这种时候Instagram实际上就是从我的注意力中心地带被挪到了边缘地带。
五年前,一个叫做Path的网络应用问世。它的形式大概就是密友之间的Facebook,限制每个人的好友最多只能50个。这个应用拥有的思路很美好,就像把你脑海里一直隐约徘徊憋着没理顺的思路给终于做出来了一样。最后它得到了数百万的风投。
可是Path并没有成功,至少没有在美国火起来。5月的时候,它被韩国的一个公司收购了。Path的失败远比它成功耐人寻味。实际上它根本不可能成功。设计师MillsBaker说得很有道理,一个给密友专用的社交网络是永远不会成功的。社交网络备受亲睐是因为人们可以用它和尽可能多的人说话,而“效率永远是亲密的死敌。”
“真正亲密的关系是永远不可能被广播出去的。它是一对一,一过性的。”MillsBaker说。
Instagram也是一种广播形式,可是通过它的无尽瀑布流,反而营造出了一种亲密的氛围。照片流是无穷无尽的,这种无穷尽可以制造出一种友善的忽视。你可以跳过只有圈内人才懂的笑话,跳过某些戳伤人心的图。你可以品味密友图片里潜藏的深意,也同样可以欣赏陌生人图片里表象的美丽。
另一个Instagram成功之处,它是图片信息组成的。比起Facebook和Twitter的文字信息,图片不那么正式,氛围也更为轻松。图片信息看起来明确,实际上解读起来更加多样性,所以十几岁青少年眼里的Instagram和我眼中的可能截然不同。我担忧的事情并没有在Instagram上发生,它的确是属于我和我的朋友们的地盘。
Instagram是唯一一个我可以随时离开又可以随时回来的社交网络。也是三年来我唯一心怀感激的社交网络。在这里,我的朋友们在说:来看看,这个你肯定喜欢。
“这世界充满奇迹,来来往往,周而复始。也许你足够幸运能见到其中一二,然后它们会消失,再也无法重现你眼前。”博物学者HelenMcDonald曾经这样说,“我妈妈橱柜上总是放着很多全家福。但是那里也有很多其它东西的照片。一只长着弯弯的喙的八哥。某天浓重的霜雾景色。被满枝花朵压弯的樱桃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