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砖家:微博进入垄断创新时代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8/21 15:18:18)
互联网行业发展,从来不是通过竞争推动,而是通过创新模式颠覆一个行业,实现从0到1的跨越,从而获得垄断利润,继而发展新型业务颠覆其他行业,实现从1到N的蜕变。彼得·蒂尔的理念放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中也行得通。
最近一项数据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根据CNNIC最新报告,截至2015年6月,在所有使用微博的用户中,新浪微博的用户数量占比已经增长到69.4%。从数据来看,新浪微博已经完全成为这个领域的垄断者,而且,现在内部都直接称为“微博”而非“新浪微博”了。腾讯、网易、搜狐对于微博这个产品已经战略性放弃;而“微博”作为独立子公司从新浪拆出来去年上市,微博已经完全巩固其市场地位,完成从0到1的成功进阶。
互联网需要垄断创新
古典经济学基本原理提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只是能够“活下来”,因为当市场有新的需求出现,新的企业又会进来满足用户将行业利润拉到原来状态。我们再看中国的市场竞争环境,那更是惨烈。
在线旅游行业就是如此,“去哪儿网”推出百家酒店1元疯狂大促,遭到湖南代理商集体抵制,而携程也疯狂搞低价活动,我曾经做旅游App的朋友表示已经做不下去,充分竞争的市场就是无休止的烧钱竞争,但对于整个行业的创新发展并无贡献。近期携程收购艺龙,其与去哪儿合并的传闻也是满天飞。其实早该合并了,合并后才能停止烧钱,一起做一些新的创新,进而获得垄断利润,这样也会让原来的玩家有盼头。
还有快的和滴滴,自2014年起这两家公司在中国移动商务专车市场上展开激烈厮杀。你烧7亿拉用户下载,我就花10亿,你送10元优惠券我就送20元,你每单给司机返30,我就返50。当然,这后面是阿里和腾讯的支撑,钱烧得起。(阿里和腾讯也是获得电商与社交垄断利润后进行创新)但是后来双方还是成立合资公司。
合并让新公司可以深度拓展在代驾、拼车、公交、地铁等广泛移动出行领域的纵深拓展,获取全新的垄断利润。而且新公司仅在租车领域,又推出顺风车、快车、专车等,在更广阔的领域进行竞争继而垄断,也能更快达成“通过商务用车的移动化深刻改变中国人的出行方式和习惯”。所以,垄断后才有大资金进军全新的业务领域带来用户福祉并构建新的行业规则。
“失败者才去竞争,创新者才去垄断”彼得·蒂尔在《从0到1》中反复阐释。“每个做创新企业的人都应该试图让自己的企业成为垄断者。因为这种垄断会为你的消费者、用户带来市场独有的、其他企业无法企及的产品或者独到的价值形态。如果用0和1去表示,那么垄断创新的过程才是真正从0到1”。独特的产品和价值往往是形成垄断局面的一种前提假设,垄断的深层动力即是创新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