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营收降4%:2015上半年卫视广告投放简析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8/21 15:45:04)
对于广告行业来说,2015年不但是媒体在变革中求生的一年,也是众多行业乃至广告主谋变的一年。
媒体资源碎片化导致传播资源更加分散,整合资源成为当下最重要的命题。黄金资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广告主们对媒体资源的选择也更加冷静和谨慎,如何构筑自己的传播阵地、强化品牌营销体系,直接影响着品牌的发展。
受多重因素影响,上半年中国广告投放市场整体表现平平。与前两年总体增长态势较为不同的是,今年上半年除了2月份略有增长,直至6月仍有小幅下降。从尼尔森网联发布的报告来看,就传统媒体的四大类型电视、报纸、杂志、电台而言,电视广告花费占比稳中有升,到2015年上半年基本达到90%,可见电视媒体仍然占据全国广告市场的绝对领先位置。
但与此同时,开机率逐年降低,收视规模缩水严重,加上新媒体发展迅猛,对电视广告投放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2015年一季度电视广告刊例价同比下滑-5.5%,截止到6月底,同比下滑4%,形势萎靡下,电视广告品牌持有量也逐年递减,截止上半年,刊例花费在500万以上品牌数量已跌回5年前水准。
综观2015年上半年国内卫视广告市场发展,以下两点值得关注。
一、内容至上,黄金资源依旧稀缺
如今品牌对营销的认同度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市场竞争越发激烈,而优质内容资源有限,这让电视投放的门槛也逐渐增高。如今活跃荧屏的“现象级”综艺无一不是亿元冠名:立白3亿冠名《我是歌手3》、韩束5亿冠名《非诚勿扰》、伊利5亿冠名《爸爸去哪儿3》、同年又砸出2.16亿冠名《奔跑吧兄弟2》,让综艺冠名费屡次创造新高度。
大投资、大场面、大制作、全明星阵容的优质内容资源屡遭“金主”哄抢,让广告市场一次次迎来掌声,也让电视媒体一直被唱衰的传言不攻而破。由此可见,广告投放量的下降并不意味着电视媒体江河日下,反之,一旦内容资源的质量提高上来,吸引到更多受众,未来电视广告市场的潜力仍将不可估量。
政策导向:“一剧两星”联动剧场价值飙升
2015年1月1号开始实行“一剧两星”以来,明显感觉出各卫视在选择大剧上,更加重视体现自己平台的特色,无论是央视还是省级卫视都会根据平台调性或地区的社会文化特色、观众的不同收看喜好来进一步清晰定位,在购剧上尽量选取符合自己整体风格定位的电视剧。在质量上严格把关,在格调上精挑细选,使得上半年一些卫视平台的剧场收视显著提升,传播价值也随之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