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营收降4%:2015上半年卫视广告投放简析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8/21 15:45:04)
“一剧两星”政策实施已半年,探讨得失成败成为现今电视圈的一大焦点。从结果来看,新政对二三线卫视的影响并不乐观,在全国前20名卫视中,半数以上收视同比下滑,大剧好剧更多向“财大气粗”的一线卫视倾斜,造成二三线卫视逆袭机会变小,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
卫视平台的收视率决定传播价值,湖南卫视聚拢人气,抢占第一梯队份额,巩固地位;江浙白天夜间交替领先,分局二三位,而对于广告主来说,相比较而言,在预算不足以斥数亿花费在综艺节目的冠名之时,在2015年将传播重头戏压在剧场相对保险,但前提是考虑性价比,不仅要选择高品质的好剧,还要看播出平台与品牌的契合度。
综艺效应:绝对的黄金资源,直击品牌痛点
目前大品牌投放基本表现出三种策略,一是追爆点节目,抢夺现象级综艺资源;二是靠打通全媒体覆盖,投放以量取胜;三是深度挖掘品牌与综艺调性的匹配度,重点聚焦。化妆品和快消品品牌热衷热点,像韩束和伊利等品牌对《非诚勿扰》、《爸爸去哪儿》等现象级综艺持续的追逐。OPPO和步步高vivo两个手机品牌也在几年间投入数亿元冠名了一线卫视的多个节目,是一种追求投放频次的表现。“高档耐用品”类的品牌看重自身品牌与综艺节目的调性是否匹配,如去年上海大众凌渡冠名《奔跑吧兄弟》第一季,今年一汽-大众高尔夫冠名的飞行类节目《壮志凌云》,以及英菲尼迪联合制作竞速类节目《极速前进》,在户外节目中充分展示出相关车型的“速度与激情”。
广告投放成本的大幅增加,和广告主预算的控制两个因素结合来看,品牌在广告追热点、追频次或重点聚焦上基本三选其一,这也让电视广告行业向极度聚焦的方向发展。《奔跑吧兄弟》、《中国好声音》等现象级节目资源争夺的激烈程度,更表明着内容为王的时代正在进化,在未来,卫视平台实力要靠内容说话。
二软广是趋势,硬广再难称雄
根据CTR最新数据,2015年上半年各卫视广告投放量总额高达1984.95亿元,其中,日化行业投放量随投放趋势变化有所缩减,药品行业投放量持续高位增长,饮料行业投放量依旧占据高比重,酒精类饮品受政策影响大幅减量。
电视硬广的缩水反映了老套的节目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观众的需求,从而广告费用不断流失。在复杂的媒介环境中,广告商需精准定位,选择合适的投放平台,达到良好的品牌传播效果。除此之外,投放的类型细化,不同种类的软广植入,硬广中具体的安排,都直接决定着传播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