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略网:社交阅读,离社交其实还有很远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9/6 13:52:52)
继微信游戏和微信运动之后,微信读书APP也于近日正式上线了。和前两者相同,微信读书的卖点依然是社交关系链。用户可以发表并且看到微信好友的读书动态,还可以进行回复和点赞。同时,微信读书也引入了在微信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排名和点赞功能,希望通过排名刺激用户的使用时间和使用频率。
作为占据社交领域半壁江山的佼佼者,微信自然想要将自身6亿用户的资源优势发挥到淋漓至尽。从生活到支付到运动,微信一直在尝试将各种各样的功能整合进好友关系链中,所以此次推出的社交化阅读并不令人吃惊。在内容方面,其合作方阅文集团更是集成了腾讯文学和盛大文学的内容资源,拥有300余万册图书和近亿的访问用户。在渠道内容和用户基础上占尽优势的微信读书,俨然是阅读APP界的“富二代”。然而再强大的资源优势也抵不过先天性不足给这个“富二代”日后的成长发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微信读书想让你的读书不再孤独,然而这似乎很难
首先,阅读和运动、游戏等有所不同,社交元素的加入可能不仅不是“锦上添花”,反而有点“画蛇添足”。对于用户来说,走路的同时顺便刷刷排名满足下小小的虚荣心或许还算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可是读书就是另一种体验了。笔者的40位好友中,18位阅读时长在1分钟以下,10位阅读时长超过了10分钟,阅读时长超过半个小时的更是只有聊胜于无的4个好友。对于本身就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来说,微信读书虽然可以凭借其独一无二的社交优势和“增强阅读互动性”的噱头短期内吸引大量用户参与,可是和人类与生俱来的惰性的博弈中,虚荣心似乎还不足以留住用户。而对于那些真正的阅读爱好者来说,微信读书打出的“让阅读不再孤独”的响亮口号更是缺乏论据充满“bullshit”的即视感。微信显然忽略了“好友圈”和“读书圈”最本质的区别——是否具有相似的爱好和品位。喜欢约翰·杜威的人自然不屑于同“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小清新们交流阅读体验;渡边淳一的暖橙色系也很可能会吓坏朋友圈里比较天真单纯的那批小伙伴。如果真的难以扼住内心强烈的分享和交流欲望,豆瓣的读书小组或者各大论坛的“粉丝群”或许比微信读书来的更加靠谱。
其实在“互动式阅读”方面,腾讯此前也有过探索。在今年6月份,腾信推出了新闻阅读APP“快豹”,并称其为“颠覆性的内容互动模式”。然而上线后不到两个月就紧急刹车,将内容规划退回传统栏目的分类,同时摒弃了部分非主流的玩法。这次探索在某种程度上也给所谓的“互动式阅读”打了一记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