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璞:掌上阅兵背后的媒体实力比拼与趋势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9/11 10:28:00)
新闻,最终还是消费品,并且是快速消费品。
消费资讯背后——账户,以人为核心
新闻,最终还是消费品,并且是快速消费品。
关于这一点,我们其实在实际生活中可以体验出。微博上,除了重大事件,更多的则是名人明星微博以及各种草根大号与段子手。
各大门户新闻客户端都是试图尝试这条路,但各家各有不同。譬如,搜狐新闻客户端,固有优势在娱乐,然后从美食发力,旨在让内容更有消费性。
事实上,此前陈彤确定的“快速、海量、全面”的门户法则,今天依然适用。但五大门户加上百度新闻的重重围困中,今日头条为何突围?并且,每次重大事件,微博、微信都成为事实性赢家?
这其中涉及的,便是从PC到移动端的本质变化,或者说,社交网络的本质:以人为本。
传统门户,即便是当下的新闻客户端,都是与传统的报纸形式,头条、二条、三条,社会、经济、法制、体育如此划分;今日头条,则是以“剪报”的形式,根据每个人的品味、需求进行推荐,大数据、社交关系链等,是今日头条“剪报”的剪辑核心,只不过,今日头条更喜欢用“推荐”一词。
有了今日头条的前鉴,诸如搜狐、腾讯、百度新闻都在尝试,各种推荐,每家推荐算法也有不同,UC浏览器更打出“不想做‘今日头条’的浏览器不是好的广告商”。
当下是“信息找人”,而非“人找信息”。
今日头条说,“你关心的才是头条”,就是这个意思。
版权合作:各取所需
此次阅兵,对于今日头条,意义非凡。在此之前,有不少媒体抨击它在版权方面诸多问题,这一次与央视新闻合作,一方面是对此前质疑的回应,另一方面则是今日头条的一次模式升级。
截至今年8月,今日头条的“头条号”平台上的账号数量已经有超过3.5万个,其中各类媒体、政府、机构总计近9000家。其实就版权方面,今日头条有很大的投入与关注,某门户网站负责媒体版权合作的朋友私下告诉我,其实今日头条一年在版权上的资金投入,已经与许多门户持平。
今日头条,比较起凤凰、搜狐、腾讯等新闻客户端,胜在社区,它打通了微博、微信、QQ空间等社交网络,此外,日活跃用户已经有超过2700万,累计激活用户超过2.9亿,如此大的活跃社区,也是央视新闻与之独家合作的需求所在。
本质上,今日头条是一个消费资讯的社区,它与腾讯、凤凰等的竞争优势在于第二点——新闻发生后的消费行为,体现在用户活跃性、评论、收藏以及分享这些均是考核指标。与央视新闻的合作,旨在抢占第一落点——快速、全面、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