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伟:“互联网+”时代的体育行业如何落地?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9/18 13:16:20)
9月13日,伟哥有幸被邀请参加为期三天的“乐视超级自行车环青海湖邀请赛”。说实话,我是个基本上没有运动基因与兴趣的人,这次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海湖骑行,身体确实有些吃不消。看在乐视智能自行车的面子上,仍旧坚持骑行了几公里,然后不得不换成队友接力,高原反应在我身上还是比较有效果的。
这次来青海湖,主要还是因为近期一直在关注互联网+体育这个大话题。参加这次比赛,可以近距离了解了体育赛事,更好的了解体育行业,这对于“互联网+”在体育行业的落地研究上是非常有益的。通过对这次赛事的体验,加之我对“互联网+”、生态、社群以及智能硬件的理解,写了本文,希望对本行业的朋友有所帮助。
赛事直播 直接连接互联网
事实上,各门户、娱乐以及视频的体育频道是可以最直接连接观众的,体育赛事是每个体育平台所必不可少的。赛事直播的逻辑在于可以通过各种体育赛事来吸引观众,有了体育内容自然就有了的观众的聚合。如果体育平台有自己的APP,则可以尝试花样翻新的转化。基本上,喜欢运动的用户都可以转化到与体育相关的其他子频道与活动中去。
赛事直播已经成为当前各体育平台争相竞购的内容,譬如今年上半年腾讯视频就购买了NBA的独家直播版权,乐视体育等平台也相继购买了很多体育赛事的独家直播权,同时每个平台也都有自己的赛事运营。赛事直播从过去的赛事转播演变为独家直播,很显然是各平台向通过这些内容来吸引并聚合更多的用户,每一个用户同时也是其他体育产品的潜在用户。
其实,这种通过赛事直播内容聚用户的方式同样也可以做成现场,就如这次乐视体育的青海湖自行车邀请赛,在所赛事内容的同时,也可以产生更多的内容。对于这些平台而言,赛事直播已经超越了形式的存在,背后是一整套社群化运营的东西,这也是互联网+体育简单而直接的体现。
社群以及O2O模式 连接带动用户
社群可谓当前最热的创业形式,其实社群并不是多么新鲜的存在。无论是海星模式,还是部落联盟,乃至为很多人所不齿的乌合之众,说到底这些都是对人的运营。互联网产品从早期的BBS到论坛,到功能更完善的社区,再到当前的社群,本质上都是兴趣与人群的运营。体育产品是一个离不开线下的东西,因此不管是哪个时代的产品都离不开线下活动的配合。互联网+体育在当前对于大众而言,主要还是体现在全民健身方面。
社区激发的全民健身运动。抛开民国时期的“以武强国”不说,近年的全民健身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开始,一股全民健身热席卷了全国各地,老人与年轻人都开始健身。以社区为单位的健身活动到处都是,社区健身的发展提高了大众健身意识,也间接的加速了“全民广场舞”的出现。事实上,这个部分若是能与互联网结合,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