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入口之争本质是服务之争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10/9 11:39:38)
手机浏览器:逆转信息流的特种兵
手机浏览器,作为手机上网入口之一,一直在跟超级APP争抢碎片时间。当用户的视线飘忽不定,手机浏览器企业需要想办法让他们停留的更久。
于是无论是UC还是QQ、百度浏览器,都希望搭建一个为用户提供各种信息的平台,新闻、小说、视频、游戏等应有尽有。这种一站式服务平台的做法,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初期,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因为当时的新闻、视频等App还未大规模发展,也并未形成用户习惯;从PC互联网时代沿袭过来的用户习惯仍然是在浏览器上获取信息。
随着时代的发展,用户则越来越不满足海量信息的浏览体验,手机浏览器也在适时做出改变。目前QQ浏览器开始布局手机页游,百度浏览器也在往社交平台转型,走“差异化竞争+个性化体验”路线,提升用户粘性。老牌厂商UC浏览器也在7月推出大数据版本,着手从一站式服务平台往更加智能的为用户提供精准信息或服务的方向前行。既为用户解决海量信息的困扰,又能推荐用户喜欢的、有价值的内容。而且为此还换了全新slogan“给的再多,不如懂我”,用懂打动用户。
UC想要怎么做呢?从目前官方公布的信息看,UC将与阿里妈妈、新浪、优酷等达成合作,打造全新的‘内容+流量+商业化’开放生态。所以我们看到UC新版像是搜索+导航+新闻App的集合体,而这些新闻是根据不同用户的特点而个性化推送的。
接下来还可能通过阿里巴巴的大数据实现吃、喝、玩、乐、学习等各方面的信息精准推送,延伸到服务。比如在饭点前,浏览器会根据大数据提取你的口味习惯,推送附近的一家有优惠的新餐馆,并实现地图导航和线上预约。基于兴趣迁移跟踪功能,还能及时锁定用户的新口味。
UC的这个新方向从行业层面分析,算是迎合了趋势。但是对于很多用户来讲,可能他们仍然还不习惯浏览器变为“信息服务提供平台”,可能还是喜欢比较精简的搜索框、导航栏模式。这也是Chrome、IE、Opera、Firefox等国外手机浏览器一直在奉行的浏览器就是工具这一理念。
但是时代确实在发生改变,用户获取信息的目的可能很多时候是为了继续获得服务,所以国外手机浏览器的工具属性,以及部分用户对手机浏览器新模式的陌生感,似乎都难以阻挡这一新的趋势。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在任何一个用户联网的平台上,商家都希望给用户提供精准的服务,甚至是全套的”一条龙“服务,无论是搜索引擎、手机浏览器、新闻App、社交App还是其他,而关键在于谁的大数据推送更加精准,更能够引导用户一步步在你的平台上获得服务而不是骚扰用户,而这就依靠长期的数据积累和数据挖掘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