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公关狗眼里的自媒体,它还能飞多久?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10/16 13:19:05)
想写这个题目很久了,不过最近工作中写的东西太多,有点疲,所以一直拖着。
这个题目的由头要从前段时间美团被黑说起。我很喜欢的一位自媒体人柳华芳为此撰文探讨自媒体的边界,用了“敬畏”这个词,我觉得很到位。
社交网络的兴起带火了“自媒体”这个概念,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人里又有罗振宇老师这种从央视辞职专事“罗辑思维”的大咖,再加上几个大平台不遗余力的鼓吹“人人都是自媒体”,真的让人产生了一种感觉:属于自媒体的时代到了。
感觉?是幻觉还是错觉?
我是做公关的,所以只能从公关的角度说说对自媒体的认识。
自媒体有用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公关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我说公关的目标是提升品牌形象、与目标消费者沟通之类,那无疑是在装逼了。其实公关的目的很简单——让领导看到他想看的东西。所以以前我们研究领导看什么报纸、杂志、电视频道,更高级一点的,还会研究领导的手机通讯录里有哪些人。
说个真事儿。有一位在国内一家特别牛逼的公关公司工作、服务于一个特别牛逼客户的前辈跟我说,他们和客户的公关部有个默契,做大型发布会时会留出一笔费用,用途是请领导的朋友(进了通讯录里那种)给领导发短信,大概内容类似“你们那个某某发布会做的真棒”。这不就是现在的朋友圈刷屏吗?“领导的朋友”应该就是最早的自媒体。
回到现在。所以我们开始研究领导关注哪些微博账号和微信公众号、使用什么新闻客户端以及朋友圈里有哪些人。现在的自媒体和过去机构媒体的跑口记者大部分是一拨人,只不过在供职的媒体之外增加了一个自己的平台,可以发一些不适合、或者不可能在媒体上发布的文章。这些人在领导那里属于耳熟能详的一类,有些或许还进了领导的朋友圈。更何况,发布一篇方向正确、篇幅合适的文章这个最重要的KPI,在自媒体上实现起来相对容易。再加上领导们都开始在手机上阅读了,而相对于笨重的传统媒体,自媒体所依托的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更轻便,也就说更容易被领导看到。
所以自媒体当然有用了,而且非常有用。我们找自媒体发的一篇稿子在微博上被领导转发或点赞了、在朋友圈被领导分享了,这种感觉,大概就像过去嫔妃被皇上翻了牌子那种感觉吧。
有使用价值就有价格,而实现其使用价值的难易程度以及效果,就决定了我们是否愿意出价。仅就价格而言,自媒体发表一篇文章,比机构媒体发表一篇文章贵得多。但相对于媒体机构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传播机制,自媒体的沟通成本、内容的可控性都更好,而且如前所述,更容易被老板看到,这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愿意为其付出更高的价格。于是自媒体火了。不少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开始专心经营自己的自媒体,养家糊口甚至过上了体面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