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公关狗眼里的自媒体,它还能飞多久?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10/16 13:19:05)
自媒体生存起来比机构媒体更容易,这就好比养活自己和养活一大家子人的区别。但可持续的生长一定是以秩序为前提的。机构媒体的秩序来自于法律、纪律(这是中国特色)以及机构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规则(比如有些媒体的记者真的不收车马费,有些媒体的记者专访完了真的不给看稿子)。这套秩序经历了上百年的时间来不断完善。在国内,参考国外媒体秩序建立规范的尝试也已经有30多年。不过随着机构媒体的式微,这套秩序也一起留在了印刷厂。
互联网本质上还是一个匿名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寻求正义并不容易。举个例子,今年6月有个叫“圈内老鬼”的账号在微博上说邓超出轨了,后来被证明是谣言,然而邓超起诉的对象竟然是新浪微博。不少人都觉得微博摊上事儿了。实际情况是,只有邓超把新浪微博告到法院,新浪微博才会向法院提供“圈内老鬼”的真实身份。这就好比医院不会把病人的病历随便提供给无关的人一样,谁都没有错。
再说回来。自媒体有秩序吗?如果有,大概不会出现美团那样言辞激烈的声明。我并无意探求这件事的真相,因为公关从来就没有真相,美团义正辞严的律师声明或许也只是一种公关的手段。毕竟并不是谁都有红衣大炮那样的威力,真的把乱说话的人“弄进去”。这几年出事儿的媒体老师虽然不在少数,但他们更像是机构媒体应对生存压力下异化的产物,一定程度上是受害者。
每当媒体的言论被质疑时,大家都会一本正经的说“不能因言获罪”。说话当然无罪,但却有可能违法,这个道理相信不难理解。其实自从自媒体火起来之后,我们就看到舆论生态呈的“冰火两重天”。大多数自媒体的观点越来越正能量,甚至不乏勇敢的自我否定。假新闻和黑新闻登堂入室的几率越来越高,“某知名网络社区爆料”频频见诸报端。
普利策说“假如国家是一艘航船,新闻记者就是桅杆上的瞭望手”,遗憾的是,大部分瞭望手应邀来到甲板上和乘客一起对酒当歌,还有些瞭望手正伺机往乘客酒杯里下药。当然还有人坚持在桅杆顶端瞭望,可惜他们发出的警报只能偶尔被船长听到。
大概5年前,门户网站的广告销售还是个牛逼哄哄的职业,现在大多数都成了苦逼。或许只有当秩序降临时,大家才会恍然大悟:哇!原来ta一直在裸泳!
能够提供知识、解决问题,或并不完全靠写软文活着的自媒体,不在本文所说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