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营销,可以让产品发出自己的声音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10/16 13:30:19)
在近段时间,不但学术界开始研究起感官营销,越来越多的消费品公司也开始对感官营销善加运用,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许多新的研究围绕着“具身认知”展开,这一理论认为生理感受会影响我们所做的决定。例如,手中捧着热饮的受试者与拿着冷饮的受试者相比,更倾向于认为陌生人是友好的;这项研究结果来自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劳伦斯·威廉斯和耶鲁大学的约翰·巴奇两人的实验。中山大学黄珣的一项研究也发现,温暖的环境使人易于从众。
波士顿学院副教授亚当·布拉泽尔表示,营销学者们“逐渐了解到无意识刺激的强大作用”,对具体化认知的研究开始“在学术领域蓬勃发展”。在消费者研究学会2014年的北美大会上,布拉泽尔看到了多篇感官研究领域的论文,数量之多,前所未有。同年,《消费心理学期刊》出版了一期关于具体化与感官知觉的特刊,集中讨论感官输入如何驱动消费者行为。
主持密歇根大学感官营销实验室的阿莱德哈娜·科瑞斯纳是该领域公认的顶尖专家。她说,很多公司刚刚开始认识到感官知觉对我们大脑最深层部位的巨大影响。2013年,科瑞斯纳撰写了《消费者感官:五感如何影响购买行为》一书。她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源自对以下几个问题的强烈兴趣:为什么用高脚杯喝红酒会比用水杯喝起来更可口?为什么右边摆着叉子的蛋糕广告比没有叉子的更有吸引力?为什么肉桂的气味会让电热毯的取暖效果变得更好?科瑞斯纳发现,不同的感观可以相互叠加,合适的话,将会相得益彰。肉桂代表温暖,所以让人觉得电热毯效果更好。这种影响十分微妙—也正因如此才十分强劲。消费者不会将之视为营销信息,因此不会产生平日里对广告和其他促销方式的抵触心理。
对感官效应的思考和应用在食品、化妆品和酒店服务等行业已成惯例。例如,巧克力糖果厂商好时很早就发现,人们会从剥开好时之吻巧克力的锡箔包装这个过程中获得乐趣,这种乐趣让享用好时之吻成为一种特殊的体验,有别于其他普通的巧克力。还有许多公司考虑得更加深入。我们来看看唐恩都乐韩国分店采取的宣传手法:在公交车上播放起唐恩都乐广告歌的同时,用雾化器释放出咖啡的香味。此法使得公交车站附近唐恩都乐门店的顾客增加了16%,而这些门店的销售额增加了29%。另一个例子是欧蕾新生焕肤系列,这种具有热效应的护肤品让皮肤温度上升,虽非必要,但会让人觉得是它正在产生护肤作用。
汽车制造商对感官效应予以密切关注已逾数年:设计师尽全力改进车门把手的手感、车门关闭的声音和新车的独特气味。最近他们将目光转向了先进的技术。例如,宝马2014年的M5车型使用扬声器将活力十足的引擎声放大,即使音响系统关闭也照放不误,这是为了增强这种车型的运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