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和创意真的能够挽救广告行业吗?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11/20 13:15:03)
但时代变了。虽然广告社论等软文仍然存在,但在数字和社交媒体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客户内容从创作之初就考虑到吸引力的问题。“品牌公司发现,如果找对合作伙伴,就能创造和传统媒体一样具有吸引力的内容,”安迪·赛博特(AndySeibert)说,他是SmartMoney前任总裁,现在是内容营销行业机构内容理事会的主席,而他的日常工作则是客制化内容公司Imprint的执行合伙人。
如果品牌的信息能够像高质量的社论内容一样“引人入胜”,或者说对人们的胃口,那么消费者就不会想方设法躲着它。
听起来合情合理。那么到底有多合理,以及是否可行?
下面我们来逐条分析内容营销是不是广告业救星的正反方观点。
观点一:营销者还没有完全做好品牌植入,从戛纳创意节上就能看出。
今年六月的戛纳,品牌植入和娱乐类别全场大奖连续第二年空缺,这也是评委发出的信号,《广告时代》在职的莫林·莫里森(MaureenMorrison)当时就写道:“有海量内容被制造出来,但却没有谁能脱颖而出。”
反方观点:瞎说,戛纳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莫林还报道说,评委主席、BBDO的首席创意官大卫·路巴斯(DavidLubars)在戛纳宣称,“对我来说,这个类别的问题在于,它不能算是一个类别,而是超越了界限。现在的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确,戛纳其他类别入围和获奖的很多作品,说起来也符合内容营销的定义。比如李奥贝纳芝加哥公司为宝洁旗下护舒宝产品制作的《像个女孩》(Likeagirl);DDB伦敦为英国零售商JohnLewis制作的“企鹅蒙蒂的圣诞节”。这两件作品都是讲故事的大师级小型杰作,其本身就是值得观看的独立短片,凭借内容本身就被数百万消费者喜爱和分享。
而对于称自己为内容营销(或品牌内容或原生广告或赞助帖)的内容营销,也有很多出色的例子,比如美国运通针对小企业的openforum.com网站,纽约时报软广告部门TBrandStudio为宣传Netflix新片《女子监狱》而制作的付费内容。
观点二:内容营销无法达到传统广告的效果。
举个例子:内容营销学院和MarketingProfs的一份《2015年B2B内容营销基准、预算和趋势》报告中指出,86%的营销者表示他们正在使用内容营销,但只有21%表示他们成功(或非常成功)地追踪内容营销活动的投资回报率(ROI);15%承认他们根本没想去追踪这个数据。也就是说,很多内容营销活动是被放在传统度量数据之外的。这也是够了。如果不能衡量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的成功率,那怎么能解决消费者的广告避免行为这类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