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197_45px;
资讯中心
企业理念
Corporate Philosophy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通知公告
人们怎么看待南华早报进入阿里系?
来源(广告买卖网)  作者()  阅读()   时间(2015/12/18 11:31:24)

  任何的财团在入股或控股媒体时都会保证不干涉编辑自由。同样,任何的财团也都可能会有事实上已经侵犯了新闻自由的事件。只不过,大家如何看待则是另外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否会把同样量级的事情,因为做的人或者公司不同而区别对待,这可说不准。

  如果说人们认为媒体的公信力是“一票否决制”,任何可能破坏公信力的事件会让该机构所做过的其他努力付之东流,那自然会对中国的媒体生态得出非常差劲的印象。《金融时报》寻求买家时,编辑部对中国媒体印象不佳,后来选择《日本经济新闻》接手。然而印象归印象,在涉及中国的新闻报道方面,一个不能否认的趋势是,外媒引用国内不同信源报道的比例在逐渐增加,对引用信源不是加上一堆注释“供批判使用”,而是老老实实引用的比例也在增加。

  对于负面报道的选材和角度都是艺术。比如同样针对阿里平台的打击假货问题,你既需要强调现在假货问题依然严重,很多跨国企业的利益依然没有完全保障,也需要强调阿里的大数据系统和专业的检查,杜绝监守自盗等等的努力成果。两者可因顺序不同而组合成立场各异的文章,而其舆论监督的效果并不会因此而折损。

  对事实的披露需要真实,而且要反映全面的真实,而不是部分真实。在事实基础之上使用的笔法差异,只是用来供不同立场的人们巩固自己已有的结论。如果只是为了一个旗帜鲜明的立场徒增敌意,而放弃了可能接触更多内部资料和内部人士,并且第一时间寻求企业澄清和改进的机会,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打造“优质窗口”

  阿里方面表示,收购的目的是“把阿里的互联网优势和《南华早报》的采编优势结合到 一起,打造一个让英语世界了解中国的优质窗口”。长久以来,当我们说让西方“客观”认识中国的时候,基本等同于多一些对中国的正面报道的意思。

  其实,说外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还真是会让本国居民觉得更幸福,这个就算“外国”也不能免俗。然而除了严肃新闻和社会议题之外,再多一点生活趣闻和鼓舞人心的感动事件,这类消息能不能更多些发生在中国呢?当然可以。而且有些时候,正是这样的软新闻才能够进一步的增进国与国之间的民间交流。

  中国花了这么大经历做了不少的外宣,然而就因为媒体本身带有官方属性,导致不少本来是高质量的报道也没有被介绍给外国主力读者。像是央视的体育频道和英语新闻频道,都曾经因为深度的人物访谈而捧回世界级新闻奖项,而这种案例实际上非常罕见。

  这就好像我之前应邀给一家公司做咨询。负责人听完之后跟我说,这些事情他作为负责人都知道,但是跟自己员工讲的时候,员工没办法心服口服,只有一个外人作为“权威力量”,他们才会正眼看待。可能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人们还是无法摆脱刻板印象,会根据媒体的属性来判断报道是否可信。
123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东方红广场国芳写字楼16楼      联系电话:0931-8831301
传真:0931-8831301      网址:www.huobanmedia.com
关注我们:
  • 100_100px;
  • 100_100px;
  • 100_100px;
Copyrights © 2025 版权所有 兰州伙伴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陇ICP备09000722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