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锐的江南春意识到,作为户外媒体,与传统大牌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力,而当时中国的电视广告规模是300个亿,户外广告是50个亿。必须要吃掉电视广告的预算。江南春开始用电视广告的销售语言向广告公司和广告主推介分众,很快,曾经一个99块钱一周都卖不出去的分众广告框,后来价格翻了6倍都不止。
分众系的户外新媒体将广告植入到消费者必经生活轨迹当中,借助强制接收和精准触达的优势,获得了资方和广告主的认可。这段时间,掀起了户外新媒体的创业风潮,各种类分众的公司在全国如雨后春笋般疯长,地铁内的移动电视、拉手广告等形式,飞机、火车和出租车内的移动电视、超市内的各种广告资源的创新开发。
2004年,恰好我刚入学中央民族大学的广告系,记得当时有好几个中文和新闻的师兄也都加入创业大军。有老师当时对我们戏称:你们选择了中国最有前景的专业,而我们要培养下一个江南春。后来,我们没有人成为江南春,2008年毕业后,一半以上的同学进入了互联网行业,为中国的BAT们打工。
此时,分众的好日子也终结了——全球金融危机下,分众首度出现7.68亿美元的亏损,同时分众的股价连续跳水。同时3G时代来临,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分众的资本故事不再性感,中国户外广告的“圈地运动”戛然而止。4年的广告求学生涯,恰好正是分众由盛转衰的4年,说起来不禁让人唏嘘。
不出意外,2到3个月之后分众将正式回归A股,分众的新故事是“上天入地”:一方面向上云战略,做中国精准的LBS公司;一方面借助本地化的媒介优势,做地推O2O战略。故事很动听,但不同的是,分众要分流的预算已经不是式微的电视广告,而是新兴的数字广告。对于没有核心技术优势,只有资源的分众,就能能从广告主的裤兜里掏出多少预算?我觉得真的很难说。
2008年,央视系和综合性的轻资产广告服务公司开始崛起
08年奥运,中国北京成为全球焦点,央视广告额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逆向增长:2007年央视广告总收入为110亿元人民币,2008年广告收入为161亿元人民币。此时,一批依托央视媒体资源进行代理服务的广告公司分别在海外上市,比如广而告之在纽交所上市,中视金桥在香港上市,这是广告代理服务类广告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开端。
虽然是广告服务类公司,但这类公司主要是提供媒介策略、代理和购买服务,比如广东省广;而且在上市的时候多强调对媒体资源的相对控制和密切关联。比如中视金桥、广而告之和昌荣传播等。在其中不以媒介服务为主、相对单纯地提供综合策略、创意等服务的公司是蓝标和华谊嘉信等做公关和终端传播起家的公司。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