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里还不包括那些国外的代言明星:迈克尔·杰克逊、麦当娜、贝克汉姆、罗纳尔多、齐达内罗伯特·卡洛斯,碧昂斯等。
百事为什么要高价请这么多明星疯狂刷脸,钱太多了吗?
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
大家都知道,百事可乐比可口可乐要晚生十几年,而且生出来之后,口味和可口可乐之相近简直让人觉得这就是个山寨品。
在他们相互战斗的100多年中,将近前半个世纪,百事都生活在可口可乐这个老大哥的强大压迫中,有段时间甚至濒临破产,一整年的销售量还不及可口可乐一天的数目。
无奈之下,百事只好请示可口可乐说:大哥,你把我收购了吧。没想到连续三次都被可口可乐无情滴拒绝了,更没想到可口可乐当日的爱答不理,竟培养了日后一位战场上劲敌。
上世纪30年代,百事抓住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时机,推出“同样价格,双倍享受”的促销策略,迅速抢走了可口可乐的一部分市场。
但这只是一次靠促销战取得的小成绩,真正的战略转型是在二战结束之后,新一代年轻人步入社会,正成为美国消费市场的主要力量。当时的百事当家艾尔弗雷德·斯蒂尔隐隐感觉到:谁赢得青年人一代,谁就会取得成功。
既然没办法在味觉上反击,百事可乐决定在消费者定位上实施差异化。这一定位的变化,在百事历年的广告语中一目了然:
1903年提神、爽心、增进消化
1939年一样的价,双倍的量
1949年口味最好、花钱更少
1961年这就是百事,它属于年轻的心
1963年奋起吧,你就属于百事新一代
1964年让自己充满活力,你是百事新一代
1975年百事挑战,让你的感觉来决定
1998年新一代的选择Thechoiceofanewgeneration渴望无限(AskforMore)
2004年突破渴望(DareforMore)敢于第一(DaretoBeNo.1)
上世纪60年代开始,百事逐渐摒弃从前不分男女老少“全面覆盖”的策略,而从年轻人入手,对可口实施了侧翼攻击。简而言之,和原有品牌对立。你经典,我就创新。你传统,我就年轻。基于这一定位,百事走上了持续至今的“明星刷脸”之路。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