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部经济因素影响
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导致国际经济持续不景气,我国经济也退出两位数增长。作为“晴雨表”的报业广告,告别了持续十多年的高增长。报业广告的下滑幅度 与经济增幅的下降呈正相关,这个因果关系是清晰的。十八大之后,我国经济进入新的转调期,同时全面推进深化改革,一系列政策对报业广告产生重大影响,其中 以房地产政策和停止医药广告影响最大、最为直接。
不难看出,全球经济低迷、国内经济增幅下降,是报纸广告持续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政策性因素导致都市生活类报纸广告“支柱”动摇,是出现断崖式下滑的直接原因。
二、新媒体的影响
新媒体对报纸广告的直接影响是导致广告分流。“2014年互联网广告预计将占全球广告支出的23.6%,首次超过报纸和杂志广告份额的总和 (22.7%)。2016年互联网广告预计将占全球广告支出的28.3%。在中国市场,互联网广告的市场份额将达到31.5%,预计2016年将超过 43%。”
与分流广告份额相比,互联网和新媒体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是在不同层面挫伤了人们对报业的信心。“报纸不行了”的议论,比事实本身更具蛊惑性、影响力。 某些行业广告投放的偏移,便带有此蛊惑的因素。报业“寒冬论”乍起之时,报纸忙活着办所谓“实体”,从种植养殖到加工销售都有,结果未见成功者,后来又普 遍涉足房地产业,多是“挖一勺就走”,虽赚得不菲的“一次性收入”,却形不成产业,没有后续收入,而且影响了对报业的专注和对未来的思考。
三、产业层级低和内部结构性矛盾影响
我国报业产业化改革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定性延用至今。本世纪初开始组建报业集团,但挂牌的居多,并未实行严格意义上的公 司化改革,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人员身份转换遗留问题较多。与行政机关相比,报社大多没有了财政支持,自收自支、自负盈亏,是名副其实的企业;但与企业相 比,其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机关化”明显,不仅天然带有行政级别,而且形成了与行政区划相一致的难以逾越的条块分割。
处在这样的发展阶段,产业层级低是不言而喻的。突出表现就是产业链条短。广告与发行是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广告仍处于简单的“出售版面”阶段;发行则是 党报微利,都市生活类报纸无一例外“巨亏”,报价低、版数多,亏空则需要广告来弥补。由此造成报纸经营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办报和经营“分不开”,影响 了广告经营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发行“巨亏”使得报纸形成了对广告的“绝对依赖”,揠苗助长、饮鸩止渴的现象随之出现。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