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这个结构性矛盾,发行“巨亏”是关键环节。长期以来,我国报纸种类过多、结构不合理问题突出。面对激烈竞争,各报不断扩充版面,广告价格、广告行为乱象环生,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也伤及报纸的公众信誉和社会形象。
四、长时间挣钱“容易”的代价
始于上世纪末,报业广告进入“黄金期”。百分之三十甚至更高的利润率,使其他行业垂涎,许多企业跃跃欲试进军报业,但最后止步于办报的政策门槛。市场 准入限制,避免了报业重复其他行业的惨烈竞争局面,当房地产、汽车、医药广告“三柱擎天”的局面出现时,报纸广告人飘飘然起来。脚踩三个支柱,报纸似乎有 充足的底气,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影响不屑一顾。这是报界与学界对报业“寒冬论”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所在。不仅如此,挣钱容易还使得他们忽略了对一个基本事实 的思考:三个支柱行业是否属于正常发展发育、是否合乎国家的政策走向、是否可持续?报业的高利润率有无持续动力和收入支撑?
时至今日,报业有必要反思:如果在“日进斗金”之时主动调整广告结构,主动推进改革,打牢事业发展的地基;如果面对行走在路上的“寒冬”,不管是否互联网 和新媒体寒潮裹挟的,冷静分析趋势、深刻把握走向,今天面对全球经济不景气和国家政策重大调整,就会多一份从容,多一份主动。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