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几十年成为了国际广告界的黑马
能拥有海外粉丝这样一句评价,是泰国广告业经过几十年发展的结果。1945年,泰国第一份报纸诞生,后来又有了广播电台,泰国从一开始就将自己丰富的民族特色和商业诉求结合在一起,从平面到声音和音乐,你都可以感受到这个宗教背景浓厚且文化多元、乐观、热爱歌舞的东南亚国家传统。
在泰国广告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两个奖项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1977年,泰国Thammasat大学、朱拉隆功大学和泰商协会的一群教授和职员创立了TACT奖;1985年,曼谷创意总监协会又创立了BAD奖。两个奖项都是为了表彰优秀的广告作品。
“两项赛事都十分富有含金量,但是侧重不同,前者的评选标准在于广告的商业价值和市场反应,而后者更加侧重广告本身的创意和执行效果。”这也是余志恒十年来的研究所得。
但真正要说促使泰国广告形成了自己的行业规范,并走上国际舞台,还是依赖于当年在全球广告领域曾拥有着绝对话语权的4A公司们。20世纪中期,国际4A广告代理商就开始慢慢进入泰国市场,这在亚洲整体来说都是领先的。它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西方广告业务模式,还培训了一批本土广告人才。
到了八十年代末,广告业已经从电台往电视转移,市场对电视广告的需求开始爆发。在泡沫经济中成长起来的公司为了推高股价和扩大销售,不惜在营销上花费重金。这让更多的广告公司涌进泰国,比如1996年进入泰国市场的TBWA,曾为维雅、施格兰、芝华士等客户制作过广告。于是广告变成了年轻人最为憧憬的行业,吸纳了社会最优质的人才和资本。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来袭,虽然一夕之间,泡沫爆裂,大厦将倾,不过这反而催生了广告行业比稿等良性竞争。正是在金融危机后,泰国成了国际上广告奖上的黑马。当时斩获大奖的《黑猫威士忌》等作品也多来自于奥美、BBDO、TBWA等4A公司。
“在泰国那时候不稳定的市场环境中,广告业却极富诱惑力,它独树一帜的创意风格可以排到全球前十。”TBWA主席ChaipraninVisudhipol向界面记者回忆道,“并且从那时候开始,泰国创意开始从单纯的传递信息转向艺术化的表达方式,广告画面更为西方化,在塑造品牌形象也有所提升。”
但泰国广告并没有全盘西化,它没有和美国广告一样,喜欢在镜头中卖弄西门子冰箱等高科技和中产阶级生活。它使用的艺术化表达很少依靠明星和昂贵物品的堆砌,反倒是乐于呈现社会中下阶层人民的居住环境:筒子楼、自行车、早餐摊...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