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米刚刚创立时不同,现在智能手机市场正面临一大转变,就是换机潮的到来。这对小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小米的定位是主打性价比,但现在,小米仅靠这个点已经不够。
在这样的商业环境中,雷军的小米模式能够遍地开花、最终改变世界吗?
对于专利的问题,在雷军看来,专利决不等于技术,而是手机行业游戏规则一部分,专利战几乎就是手机行业的拳王争霸战的一部分。“在普通消费者眼里,专利就是技术,其实对行业的专家来说,专利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技术。甚至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先进入市场者利用游戏规则对后来者设立的技术创新阻碍。”雷军说,真正有价值的创新并不多,绝大部分的都是坑,其实今天西方已经在反思专利滥用现象对技术创新的阻碍了。
他同时认为,外界不太理解小米在手机行业的技术积累。
“技术积累其实主要是在人身上。”雷军说,小米八个联合创始人全部有技术背景,平均年龄43岁,平均20年工作经验。
“如果你从销售员做起,做到CEO你就有技术?然后人家8个人干的20年就没技术,我觉得这是很可笑的一种说法。”雷军说。
除了技术出身的联合创始人以及小米员工构成中客户服务以外,几乎80%的人都是工程师。“我觉得小米突起与其强大的人才技术和技术创新是相关的。”雷军说。
在2015年年会上,小米对外公布了其2015 年手机出货量——超过7000万部,虽然没有达到年初8000万~1亿部的预期目标,但相比较2014年的6100万部的成绩,同比还是增长了14.75%。由于整体出货量被华为和TCL赶超,业内也出现了不少对小米模式生长力变弱的声音。
而面对竞争对手的销量追赶,雷军在2015年乌镇互联网大会上坦言,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就是有点患得患失,特别是当小米成为中国手机销量第一的品牌之后,很有压力,以前经常提自己是销量第一,尽管最近双12小米销量还是第一,但是现在“不允许内部再去讲这个事情了,用户喜欢才最重要,把东西做好最重要”,不要被外部的评价和所谓的数字所击败。
“对小米来说,我们现在需要回到最初的激情,要像个创业公司。我们需要更加坚定地打造优秀的用户体验和产品。”雷军说,“还是要全身心地把产品做好,做出真正的口碑,我觉得这是问题的核心,也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
对于公司内部管理,雷军表示,小米刚刚创办三四年时间,在制度化和流程化上跟很多发展了二三十年的公司比起来,这一块确实是弱项,但在具体操作中,小米倡导的是去管理化的“游击队模式”。就是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到最优秀的人、责任心强的人,把这些人能够配合起来,用少量的人使小米的核心团队能够在第一线指挥战争。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