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苹果参与广告内容制作意味着,广告主不能随心所欲地在广告条上加吸引人点击的文案、图片。
当时一家名为CrossForward的咨询公司创始人大卫史密斯,就做了一次测试。其结论是,如果按照广告的点击数计费的模式,Google的Admob比iAd要便宜6.25倍,点击的次数却是后者的5.5倍。也就是说,投放同样一条移动广告,Admob的效果就要比iAd要高34倍。
最后愿意在iAd投放广告的广告主也越来越少。到了2011年iAd广告位上能获得广告内容的比例就从一开始的18%降到了6%。这意味着,尽管开发者愿意在自己的应用里提供广告位,却没有那么多广告主肯为之花钱了。广告位空着,这也不是开发者想要的结果,谁都想要更多广告——更多钱。
于此同时,苹果只要大客户的态度也让广告生意做不起来。毕竟100万美元的起价,也只有大企业才有实力尝试。于是到了2011年,起投价才改为了50万美元。即便2012年这一数字又降到了10万美元,同时给开发者的分成也从60%提高到了70%。但这依然不是中小企业广告主能承受的了的。
即便对于大企业,一次100万也不合适。今天投放数字广告的惯常做法是设置多个不同的人群、文案和图片,根据小规模投的反馈效果再调整广告内容,总之就是根据实际数字而非个人判断来确定广告形式。而苹果iAd希望让广告主像传统电视广告一样,想一个创意,然后一次投一大笔钱。
直到2013年6月的WWDC上,苹果才发布其自助投放系统iAdWorkbench,并将最低投放价格降到了50美元。而那时,Google旗下的移动应用广告投放系统AdMob已经取消最低广告竞价。
可以说,高门槛成了iAd没法与其它在线平台竞争的阻力。
改组之后,苹果要想做成广告也不太可能
此次改组后,iAd将会和GoogleAdMob以及Facebook的广告系统一样,采用完全自助的模式。让广告主能够直接对接应用的开发者,同时自主提供广告的内容。
苹果要想做好移动广告依然很难。虽然有用户,但苹果不开放数据给广告主。企业在iAd投放广告时,不仅没法对目标受众进行精准的选择,甚至连钱花到了哪些应用的广告位上也无法查询到。
直至今日,广告主在苹果的iAdWorkbench后台,也只能按年龄段、设备类型、性别、所在地区来筛选广告的目标受众。
相比之下,Facebook的广告投放系统却丰富很多,其中就包括: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