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被定义为源自互联网技术变革而获利的新媒体和自媒体,也呈现多元化存在的状态:Blog时代的博主、Web2.0时代诞生的草根大V、科技自媒体作者、得益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自媒体营销号、拥有内容原创能力的自媒体(微信公众号平台),以及那些从传统媒体走出来的专业化媒体人开办的人格化自媒体等。
诸多的自媒体主体参与到整个媒体话语权以及商业价值创造的争夺之中,形成了热闹的新媒体竞相发展格局。这种格局发展的最新风口,都指向了基于价值观传播的人格化自媒体,如罗振宇的罗辑思维以及吴晓波的吴晓波频道。更多的具有人格化特征的自媒体以及运营这些自媒体的资深媒体人,正在引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自媒体的变革风潮。
2016年,虽然未必会出现更多的罗振宇以及罗辑思维,但是诸多面向细分人群的垂直化的专业自媒体,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当媒体作为杠杆存在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媒体产业已经完成了去中心化过程,如今正在被重新中心化。虽然功能内核没有变化,但是组织形式、主导权掌控主体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媒业基本上完成了彻底的互联网化过程。
这样的变化带来的是,媒体作为一种互联网社会的基础设施,成为诸多产业和行业发展的基本工具,任何人都可以的而用之,任何机构都可以更加低成本的使用享受其红利,媒体正在工具化、平民化、基础设施化。
与此同时,在产业升级、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对于供给方差异化竞争优势确立的客观需求,媒体这样的工具在其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传统企业在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的传播,新营销、新业务领域的突破创新中,都需要企业自媒体的助力;
创业产业需要有媒体的入口进行流量导入、信息传播、关系维护,并且最终通过媒体品牌形成自己创业生态竞争格局的差异化优势;
一些传统产业在熟练掌握通用互联网技术和方法论的同时,要在同行竞争格局中的取胜,利用媒体工具进行差异化品牌塑造就成为一种必然……
在此过程中,媒体日益成为一个可以被低成本、低门槛使用的基础工具。虽然是基础工具,却因为其杠杆的属性,而使得价值凸显。媒体在完成彻底的互联网化之后,正在被重新塑造自身的功能属性。
2016年,随着媒体力量在各种“互联网+产业”中得以凸显,并生成了诸多媒体赋权案例,媒体的杠杆属性将日渐清晰。媒体与科技、金融一起成为商业发展的第三支杠杆力量的未来,已经不再遥远。作为杠杆的媒体,将成为2016年透视媒体发展趋势的重要主线。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