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件事:825 投资基金。它委托业外投资机构华映资本操盘,2016年也有可能有效仿者。
最后一件事:澎湃。这是 2015年一众新闻客户端蜂拥而上的榜样。这件事是本文需要新起一段分析的地方。
二、客户端
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十三五计划内有不低于百亿人民币投入到文化产业部分。而在这一块大蛋糕之中,媒体投入,份额不小。
按照最高层的部署和要求,国媒在转型融合上,可以获得来自体制内资金投入支持。不过,这需要一个名义。
网站是桌面时代的东西,而且已经成了各路媒体的标配。说做一个网站,很难得到资金支持。微信公号符合潮流,但总感觉太轻——这话的意思就是好像不需要太大的投入。用一个公号的转型规划,很难得到大资金的支持。
APP 才是首选,既符合移动互联网的潮流,又需要百万以上的资金投入。各种新闻 APP 的出现,并不能以商业逻辑去衡量。哦,错了,如果把体制看成一个客户,也算是一种商业逻辑。
澎湃站在体制的角度看,委实是这么多年来地方媒体最成功的数字作品之一。它甚至得到了顶尖外媒的普遍注意。从影响角度而言,当然是成功的。
澎湃的立足点是两个:其一以全国性为主全球为辅,其二以时政为主其它为辅。这打破了长久以来国媒以地域为势力范围,走的是垂直趣向之路——这话搁互联网行业真算是老得不能再老的 know how 了。但在中国各路地方国媒这里,属于新动向。
2015年 虽然有大批新闻客户端兴起,但总体来说,以地域为特色的,我并不看好。按照地域进行势力范围划分,然后由体制输血,这条路不通。2016年可能会改弦易张,以垂直细分为中心。比如某地地方媒体集团搞一个娱乐新闻 APP,某地搞一个体育新闻 APP,等等。
这类 APP 有两个核心关键词,依然是 2016年的主词汇:全媒体、孵化。但效果估计还是呵呵。
三、新技术使用
2015年有很多国媒的 APP 其实会难以为继——尤其是讲什么地域特色的。除非得到地方政府的强力支持,比如强推安装。
如何能分到十三五计划的一杯羹,是一个地方媒体老大们的议题。
必须要拿出新东西来。
有三种新东西可能被纳入视野:4R(VR 虚拟现实、AR 增强现实、CR 影像现实、MR 混合现实)、无人机和机器人写作。
不要低估国媒对技术的敏感度。从桌面时代的网站,到移动时代的两微一端,国有媒体基本上没有拉下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