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的空间卷入、娱乐消费的井喷
与“移动”互联网的随时陪伴
带来媒体的新机会
再次回顾这个数据:2015唯一呈现上涨的三大版块分别是影院视频广告(涨63.8%),互联网广告(涨22%),楼宇视频(涨17.1%)。这个数据究竟释放出了什么信号呢?
第一,娱乐空间的营销价值在增长,典型的是如电影院。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数据显示,全国影院总数超过6000家,银幕总数已达3万1627块,与全球最大的北美市场只差约7000块,2015中国电影总票房达440.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7%,全年观影人次超过12亿,这个角度说明了电影已成为城市主流消费人群的重要娱乐平台,传播价值在进一步释放。
第二,常态化封闭生活空间的营销价值凸显。
楼宇作为办公人群的上班和回家的重要场所,已经是可以规模覆盖城市主流受众的平台,如果说数字化的渠道是虚拟的话题式和引爆式样的,那么,基于人们特定生活轨迹和场景的生活空间的传播,则是常态化、稳定化和持续化并是空间化和场景化的。
第三,移动互联网广告的迅速攀升。
媒介智讯数据显示,相比较而言,选择移动端进行互联网广告投放的广告主比例正在快速接近PC端投放的水平。而由中国数字营销委员会和知萌咨询机构联合发布的《2015中国数字营销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15年,移动互联网广告增长率达到105.5%,成为互联网广告增长的主要力量,移动新闻客户端、移动APP广告、微信公众号、微店和微商都是在2015年被广告主高度关注,并且成为投入费用增长最快的平台,而基于本地化的,更加细分的垂直领域涌的移动营销平台,以及重度垂直的移动应用的营销价值也正在爆发,“重度垂直”和“动态化移动营销”成为新的趋势。
2015年广告主投入了在哪些数字营销平台上的投入?
媒体创新和广告价值挖掘的
四类受众关系构建:
主动、互动、被动、移动
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的营销变革正在开启,从2015年广告主预算投向的板块,或许,对于媒体价值的重构和与受众关系的重构,才是整个广告和传媒行业需要去思考的着力点。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数字媒体,其实,媒体最终实现广告价值的路径,要关注四层受众关系构建:
第一,主动。你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得受众的主动关注?优质内容还是能引发分享和扩散话题?
第二,互动。你与受众产生了什么样的互动?技术驱动的互动还是创意驱动的互动?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