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需要突破现有用户瓶颈的产品
你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量级的用户(万级、十万级),你需要快速的突破瓶颈,让用户规模快速扩大,同时保证用户生态的健康和用户结构稳定,没有激励系统,可能会出问题,比如不能拉动用户进入,或者不能维持结构稳定。
3、需要拉动活跃的产品
用户量级可能比第二点描述的更高,但是用户整体活跃度偏低,需要激励来拉动活跃,淘金币、签到产品,都是这个逻辑。
4、需要协助完成跨越鸿沟的产品
你的产品中,有一些功能,是核心的,但用户缺乏动力去体验;你的业务中,有一些行为,是核心的,但用户缺乏动力去做,给用户一个目标,让他们用行为去跨越。
5、社区类型产品
需要用户进行大量行为的产品,需要用户提供UGC的产品,都需要激励。所以,其实,任何一款产品都可以有用户激励体系。
何时建立体系
体系」这个词,很大,在产品初期,完全不需要建立体系,只需要用切割出来的一个一个功能点,甚至运营点,来进行激励的测试。
一边测试,一边了解数据,一边形成方案。最后,你会慢慢获得一个完整的构架,然后动手去讲激励产品化,形成体系。
当然,当我们说到「激励体系」,在很多人看来,就是是等级+积分,这个概念是错误的,接下来我会告诉你为什么。
激励方式何其多
「激励」是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研究较多的点,而关于「激励」有很多种理论。
最常见被提及最多的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金字塔,这个金字塔其实是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范畴内,和金字塔同样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范畴内的,还有 Fredrick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都能激励起人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人的积极性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David C. McClelland的成就需要理论(侧重高层管理的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说的是「人们需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从而激发他们的动机去达成目标。」
而除了这一型,还有其他类型,譬如:
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豪斯的「激励力量理论」、洛克的「目标激励理论」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如果
说内容型研究的是动机层次,那么过程型研究的就是从动机到动作的过程。
行为后果理论,主要包括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和海德的「归因理论」,它研究的是发生行为之后的后续激励。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