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后的一年多,吴亦凡一直在“修正”他在大众心目中的定位。对很多不熟悉韩国娱乐的国内观众来说,2014年的吴亦凡像是一个横空出世的存在,在近一年的沉淀期中,尚未等代表作问世,他就已经被推到了国内观众面前,此时,吴亦凡最易被大众识别的身份是“小鲜肉”。
以吴亦凡为代表的在韩发展艺人陆续回国,加之同时期风生水起的TFboys,一大批90代新鲜面孔集中注入国内演艺圈。韩系粉丝可能是世界上最有组织,有纪律,有专业素养的粉丝群体,可以为偶像创下各种纪录的她们,将整个市场引导向了消费年轻面孔和肉体的“鲜肉”审美。
“小鲜肉”的困扰
“小鲜肉”为吴亦凡带来的光环,其实也是一个“紧箍咒”。
虽然外在条件脱颖而出,但在同一批艺人中,吴亦凡可能是最不适合走“鲜肉”路线的一个。与同样拥有超高人气的其他“鲜肉”相比,吴亦凡的粉丝年龄群其实相对成熟,以22—28岁女性为主,其中80后占据20%。理性的粉丝群体,更希望从偶像身上得到某种精神激励,“小鲜肉”标签下的颜值消费则是一种背道而驰。
商业角度更说明了吴亦凡公众形象的“偏差”,去年他签约的品牌有蒂兰圣雪,蒙牛,美宝莲,有货APP,腾讯手游全民突击和阿迪达斯三叶草等,其中大部分都是由女性消费者推动的品牌,其他鲜肉的代言情况其实也差不多,以快消和化妆品为主力的品牌占据了大部分。
不褪去“小鲜肉”的标签,演艺和商业道路都将越走越窄,更何况,标签并不是吴亦凡自己。
与吴亦凡接触过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虽然社会对90后常带有某种偏见,但从小在多个国家生活求学,吴亦凡显得比同龄人成熟,10岁赴加拿大读书,17岁去韩国培训,基于国际化的文化背景,再加上自身的努力,这都促使他演艺道路走向国际。
然而顶着“鲜肉”的称号是很难受国际市场瞩目的,吴亦凡首先要做的,是让粉丝群体更多元,这也就意味着,在他99%都被女性主宰的粉丝群体中,吴亦凡要扩大那1%。
“小爷”怎么上位?
观众看完《老炮儿》,对吴亦凡塑造的烈性、叛逆的人物形象不产生反感,那他与这部电影的相互塑造,就是成功的。这无形中就完成了一个初步目标:俘获一批男性粉丝的关注。只有走出这一步,他才能将自己正确归位。
从某种意义上说,《老炮儿》是吴亦凡真正面向大众的一部电影,虽然此前他也主演过由徐静蕾执导的爱情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但从最后的票房表现来看,这更像是一部粉丝电影,在最后近2.87亿的票房收入中,中间不乏吴亦凡粉丝颇具规模的包场刷票。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