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客户更偏好新型传媒公司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情况下,很多大客户将全部或部分业务转交给那些新型的媒介公司,这些客户认为,新型的媒介公司更具创新性,更能把握新传播环境下的传播规律,如可口可乐昵称瓶的Campaign交给北京环时互动做的,保时捷的业务交给Fred&Farid做的。2014、2015年,国际洗发水巨头宝洁公司也把大量的广告委托给一些新型代理公司做互联网投放。
8、FA公司转型做内容血本无归多
FA在传统广告投放高成本低利润的情况下,广告公司转型是必然选择,2014年、2015年,很多广告公司利用制播分离政策的市场背景,开始做大型综艺节目,一搏大综艺市场的机会。另外,一些公司转型拍电影和电视剧,希望利用手中的客户资源为电视剧植入做背书。2016年,让我们看到的是很多广告公司在玩大综艺、玩拍电视剧方面的血本无归,其简单原因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玩综艺、拍电视剧的门槛费就是一门学费。
9、小广告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大量关门
高端媒介人才、高运营成本,客户的高标准要求,这一切都需要有一定实力团队去运作,而媒体平台对拥有众多客户资源的大广告公司也是网开一面,在投放价格、权益让步等方面会更多考虑大广告公司特别是FA广告的客户投放的需求。对一些小广告公司想拿到平台的优质资源基本没有可能,这两年,小广告公司除选择关门外,更多的是转型做一些大广告不愿意做的小型地面推广活动。
10、客户要下沉,自己却沉不下去。
贴地营销是实体经济的营销转型模式,贴地营销就是将客户广告投放实现线上传播和线下推广有机结合起来,甚至将线下推广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上,作为广告公司,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去做利润薄、技术含量低的活,如何让客户营销下沉,是一个力不从心的话题。
11、平台涨价随心所欲
一些广告公司感叹,平台投放费用年年疯涨,没有一个国家广告投放价格涨得像中国这么厉害的。平台投放价格疯涨,把广告客户逼进了死胡同,也把广告公司逼进了墙角。据相关统计,电视媒体在10年间,年平均刊例价格上涨30%,主流的网络视频网站的广告刊例价也同比上涨了30%左右。
上篇:
下篇: